养殖技术

  • 泥鳅的生活习性特点
    2024-06-26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多栖息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沟渠、湖泊、稻田等浅水域,通常生活在水的底层,有时喜钻入泥中,喜中性和偏酸性的泥土。泥鳅不仅能利用鳃呼吸,还能够利用皮肤和肠呼吸。用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它能钻出水面吞吸空气,经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后,废气则由肛门排出。它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胜于其它的养殖鱼类。因此,它是一种增产潜力很大的养殖鱼种。据密封装置实验,在水中溶液氧低达0.46毫克/升-0.48毫...阅读详情
  • 蟹爪兰的冬季管理
    2024-06-26
    选择适宜的摆放环境蟹爪兰喜欢温暖、荫蔽、通风良好的环境,冬季室温最好维持在12℃-15℃,当温度低于6℃或高于20℃时,则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开花。合理施肥开花前的9月-10月是蟹爪兰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施肥应以磷肥为主,控制氮肥用量。一般说,可用20%的腐熟人粪尿及饼肥水追施,每7天-10天一次,促使花蕾的形成。当蟹爪兰进入开花期后,为保证持续开花不断,可每10天施一次稀薄的液肥,或按使用说明沿盆边埋入市售复合人造粒肥。水分管理蟹爪兰喜湿润环境,入秋后若天气炎热,应每天浇一次水,平时可2天-3天一次,使盆...阅读详情
  • 怎样鉴别雌雄亲鳅?雌雄亲鳅的配比怎样?
    2024-06-26
    雄鳅体型较小,北鳍末端两侧不小肉瘤。雌鳅体型较大,没有肉质隆起,在产卵期的雌鳅横腹的腹鳍上部,出现1个白斑伤痕,这是雌鳅当年经过1次以上产卵的标志。这种伤痕常常作为雌泥鳅产卵好坏的标志,伤痕越深,产卵越好。雄鳅胸鳍较大,长而前端尖,第二鳍条明显,并且腹部不肥满;雌鳅胸鳍较小,短而呈椭圆形,产卵期腹部肥满而松软,膨大且色泽变为略带透明的粉红色或黄色。雌雄鳅配对催产比例按1:1.5或1:1进行。一般只要雌雄亲鳅性腺成熟度较好,1:1的比例就能获得较好的产卵效果。如果雄性不足,也可将雌雄性配对比例降为1:0.8...阅读详情
  • 养殖对虾要做好肥水工作
    2024-06-26
    虾池浮游动植物不仅是前期对虾的直接饵料和中后期的间接饵料,而且是整个养殖期间水质稳定的主要作用者,而浮游植物毛产量到对虾产量的转化率为7.1%。对虾养殖的肥水,就是培育单细胞藻类和浮游饵料动物,是通过人工在灌满天然海水的池塘施加促迸单胞藻类生长的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来迅速促使单胞藻繁殖生长。由于生物链关系,引起浮游饵料动物大量繁殖,使各种生物在水池申保持暂时的动态平衡,建立起有充足饵料生物的养殖水体满足虾苗摄食,保障早期虾苗的营养需要相健康生长。但这种平衡是建立在藻类能满足浮游动物摄食的情况下,随着浮...阅读详情
  • 虾池混养文蛤技术简介
    2024-06-26
    综合利用虾池,在虾池内进行多种类优先组合养殖,是目前虾池开发利用的方向,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综合养殖方式具有共生互利作用,也是养殖业处于低谷时期的主要养殖模式,近年来,辽宁省大连、丹东等地利用虾池进行中国对虾与文蛤混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虾池条件:选择的虾池首先要排灌方便,池底为沙泥底,含沙量为50%以上,最好表层为5~10厘米沉积软泥,中间为15~20厘米的混合泥沙,底质为细沙,池深要求1.5米以上。2、水质条件:海水比重18‰以上,PH为7.8--9.0;水质透明...阅读详情
  • 泥鳅的繁殖
    2024-06-26
    泥鳅雌雄异体,体外受精。1冬龄的泥鳅一般已性成熟。在生殖季节,轻压成熟雄鳅的腹部可见白色精液流出,雌鳅腹部圆大,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多的达6.5万粒.卵直径0.8毫米-1.0毫米,吸水后膨胀到1.3毫米,卵无色透明半粘性。开春后,当水温达到18℃-20℃时,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江南地区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开始产卵。泥鳅多次产卵,每次历时4天-7天,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8月份。产卵最盛期是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泥鳅常选择水田、池沼、沟渠、有清水流入的浅滩作为产卵场。5月-6月水温升高时,常在雨后或夜...阅读详情
  • 虾类白浊病病因及症状
    2024-06-26
    主要病原病因不明,可能是病毒感染。主要症状虾摄食减少,沿池边缓慢游动,肠道不饱满,躯干部肌肉不透明,有白浊状。此病潜伏期长,可造成罗氏沼虾60%以上的死亡率,造成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10~20%的死亡率。此病流行于6~8月。...阅读详情
  • 河蟹四种疾病 难治也能防治
    2024-06-26
    夏秋季节,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河蟹易患多种疾病,其中水肿病、聚缩虫病、蟹奴病、蜕壳障碍病,较难防治。但只要尊重科学,采取科学的方法,也能有效防治,并不可怕。――水肿病1、症状:河蟹腹部、腹脐及贝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蟹匍匐池边,不摄食,最后病死。2、病因:大多在河蟹生长过程中,腹部受机械性损伤后感染病菌所致。3、防治:每公斤蟹取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入饵料投喂,每7天为一疗程;或全池泼洒浓度为0.5~1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聚缩虫病1、症状:病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力、食欲逐渐减弱,严重者多在...阅读详情
  • 锯缘青蟹黄水病病原研究及综合防控初报
    2024-06-26
    锯缘青蟹简称青蟹,是我国浙江、福建和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的主要养殖品种,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而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几十亿元。“黄水病“(亦称白水病、白浆病)是目前青蟹养殖发展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范围广、死亡率高,给养殖青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青蟹养殖的健康发展。该病主要表现为病蟹蟹体消瘦,肌肉白浊,打开蟹盖可见到不同程度的土黄色或浊白色牛奶状液体等症状。自该病发生以来,不少研究者对其发病原因进行研究,但结果各不相同,其病原至今仍有较大的争议,纪荣兴等1998报道非液化摩拉氏菌是...阅读详情
  • 泥鳅的敌害防治
    2024-06-26
    鳅的敌害很多,如蛙类与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幼虫、鸟类以及肉食性鱼类(如鲶鱼、鳜鱼、鲈鱼)等。另外,农药及公害物等也危害泥鳅。防治方法如下:①池边除尽杂草,并设防护网,以防蛙类侵入,如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捞掉。②入水口须加尼龙网,防止野杂鱼侵入。③在距池水面1米高处设网目较粗的网,防止鸟类侵入。④防止污染水或公害物流入池内。...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