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双孢菇在栽培过程中常出现薄皮菇和空心菇,这对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如何预防薄皮菇和空心菇呢?薄皮菇症状为菌盖薄,开伞早,质量差。形成主要原因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成熟早,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会产生薄皮菇。培养料过生、过薄、过干也易出现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由于喷水轻,喷水次数多,凋水快,调水后菇房通风少,菇房内空气湿度大...阅读详情
-
蘑菇生长需要较多的养分,如果营养一时供应不上,子实体就生长不良,特别是在后期,还会出现早衰现象。特别是在培养料质量差、粪少草多、料层又薄的情况下,将会明显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在蘑菇生长后期,适时适量进行追肥,是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但蘑菇追肥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必须注意效果,防止因追肥不当引起杂菌滋生。另外,还需掌握追肥的浓度和用量,浓度过大或用量过多对蘑菇生长都不利。追肥一般多在第三批菇采收以后进行,直至下一批菇的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为止。此后,到采收前一般少追肥或不追肥。蘑菇追肥时,注意以下五个方...阅读详情
-
蘑菇白腐病又叫褐腐病、水泡病,是蘑菇病害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栽培的蘑菇发病重于春菇。被害的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病部形成一层白色霉。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及时清除病菇发现病菇时,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土填平。同时用4%福尔马林消毒工具,预防病菌传染。降低温度、湿度在不使菇房冷却的条件下,开窗通风,降低温、湿度。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下,温度降至17℃以下。药剂防治在菇长出之前,用1∶2∶...阅读详情
-
姬松茸(Agaricusblazei-murrill),又名巴西蘑菇,近2年来人工栽培姬松茸发展较快,姬松茸栽培中出现小菇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针对其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避免造成较大的损失。1温度过高菇棚连续几天30℃以上高温,再加上通风不良,易造成死菇。防治办法:出菇期要密切注意气温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及时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2通风不良菇棚内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易焖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防治办法:结合天气变化,注意通风换气,每...阅读详情
-
要在高温季节栽培好蘑菇,需要把握好三个技术环节。 一、选择适宜的高温型菌种 目前较耐高温的蘑菇菌种有新澄96、苏蘑一号等。其中新澄96发菌温度为18—36℃,发菌最适温度为25—33℃。出菇温度为20一36℃,出菇最适温度为24—33℃,是目前最耐高温的菌种。此菌种最大的优点是蘑菇采下2—3天不变色,不易开伞,易于保鲜,缺点是菌丝发菌速度慢,分解力较弱,对培养料质量要求较高。较适宜安排在5—6月播种,6—9月出菇。苏蘑一号发菌温度为1...阅读详情
-
“棕秀一号”是省农科院园艺所最新选育出的适合于秋冬季栽培的褐色蘑菇新菌株。该菌株产量高、菇质优、口感鲜嫩,而且由于其菇盖为自然棕褐色,不仅可以克服白色蘑菇易褐变而导致的商品质量迅速下降的问题,同时可增加蘑菇市场的花色品种,改变我国蘑菇长期以来单一白色品种的局面。该菌株的主要优特点是:1.该菌株菇盖表面为自然棕褐色,菇柄、菌肉白色;菇质优,子实体圆整,菇盖厚、结实,不凹顶;味道鲜美,口感鲜嫩,保鲜期长。2.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在相同条件下,比白色蘑菇品种提早2-3天出菇,菇潮整齐,产量达9-10kg/m...阅读详情
-
双孢菇以其丰富的营养和保健效果受到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世界食品”。我国是双孢菇生产和出口大国。全国年产量达38万吨,占世界总产的15%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出口近30万吨,成世界第一位,从我国出口情况看,出口品种主要有干制品、罐藏品、速冻产品、盐渍品等,其中双孢菇干片占很大份额。双孢菇干片是把鲜菇按一定规格切成薄片,经脱水干燥而制成的加工产品,也叫脱水双孢菇片。我国是双孢干片的重要出口国,产品深受欧美市场的欢迎。下面将出口双孢菇干片的质量标准及工艺流程介绍如下:一、双孢菇干片的质量标准一级品:干片呈白色,具...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