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2.砻糠土制备:材料为稻壳、河泥淤土,重量比例约为1:10;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4000公斤河泥土、500公斤稻壳及辅料;河泥土晒干、制碎,稻壳在4%石灰水中浸泡20小时左右,加入辅料堆酵腐熟,然后二者充分混合,加水调配含水率至20%左右,喷药并拌匀,然后覆膜,每2~4天翻堆一次,约翻3~4次,摊开散发气味后即可使用。3.腐殖土制备:配合材料:牛粪粉600~1000公斤,豆饼100公斤,钙镁磷肥80公斤,尿素40公斤,石灰粉60公斤,石膏粉30公斤。操作方法:选近水源的地块,在约25平方米面积(...阅读详情
-
树立综合防治的“大防治”观念。食用菌病害的发生甚至流行或暴发,都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规律就是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表面上看,病害仅在某一生产环节出现,但是病害的发生是需要相当多的条件的,如果某项条件不能满足,则病害的发生就可能减轻、降低,甚至无法发生,或者即使发生也不能形成危害。因此,不能仅在病害的发生环节去防或治,而应从源头抓起,至生产完全结束为止,中间环节亦不能稍有放松以彻底杜绝病害发生的渠道。选用优良脱毒菌种,是保证菌种不带任何病毒病菌、确保菌丝健壮、提高菌丝抗性的有效措施。脱毒菌种,系采用先进的尖...阅读详情
-
贴壁菇生长在瓶壁(培养袋)与培养料之间,一般菇体较小,没有商品价值,但贴壁菇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使栽培袋表面的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或生长缓慢,严重者栽培袋表面不形成子实体原基。形成贴壁菇的主要原因是:培养袋装得太松或不匀,培养袋(瓶)与培养料之间有空隙;培养料含水量低,菌筒收缩,培养袋(瓶)与料之间形成空隙;在搬运或装袋过程中,工作不慎,使栽培袋破裂,这些情况都易发生贴壁菇。预防措施:首先抓好装袋质量,工作时要小心,预防扎破料袋,如因培养料含水量不足,料壁分离,则可通过灌水,使培养料吸水膨...阅读详情
-
大棚双孢菇越冬期一般指当年冬至以后到翌年惊蛰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时间长、气温低,菌丝处于极缓慢或停止生长阶段,有时虽有少量子实体产生,但生产上无多大意义。可视菌层干湿程度采用干越冬和湿越冬两种方法管理。干越冬是指大棚双孢菇在整个越冬期停水,使菇床通风干燥,等待翌年春季管理。湿越冬是指秋菇生产结束后,床面停止用水,菇棚通风10天至半个月,让覆土基本干燥。菌床上面打孔,并松动覆土层,使菌层成蜂窝状。拣掉残根死菇,平整床面,补上覆土,调水至土层潮湿为止。调水结束盖上新鲜草木灰,每平方米为2~2.25千克。在晴天、...阅读详情
-
室外露地栽培蘑菇可节省架材,不占房屋,成本低,效益好,管理方便,是农村应该大力发展的一项较好的种植业。现将其栽培操作技术简介如下:一、材料准备:一般每亩土地栽培蘑菇的有效面积为400平方米,事先应准备新鲜干燥、无霉变、无病虫的稻、麦秸草2.8-3.0万公斤,干细牛粪800-1000公斤,人畜水粪8000-10000公斤,尿素50公斤,磷肥80公斤,石膏粉120-150公斤,石灰50-60公斤,或用300-350公斤菜籽饼代替干牛粪。架设拱棚用材是2米长的竹片200-250公斤,塑料薄膜60-70公斤,长2...阅读详情
-
福建省古田县凤都镇把突破菌菇季节性栽培作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难题来攻克,加大科技投入,建设欧式“洋菌房”,改变传统的栽培方式,实现反季节恒温栽培,周年化生产。在现场看到,一排排别具一格的欧式“洋菌房”,是由古田县“菇菇一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占地20亩,共有24个现代化专用房,每间菇房子都配有一台大型的冷气机和温控设备。目前,这一幢幢仿日本建筑模式的现代化菇房,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当中。杏鲍菇生产采用冷房温湿控的室?仍耘喾ǎ?以自动机械取代人工,有计划性控制周年生产,比过去传统人工栽培不仅...阅读详情
-
双孢菇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抗生素、核苷酸等多种物质。其蛋白质含量高,鲜菌中含量占2.9%左右,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种氨基酸并存等优点。它不仅味鲜、营养高,而且能调节人体代谢,增强体质等,在国际市场上非常畅销。在双孢菇收获的季节,由于数量较多,难以储存,一般用盐渍方法来达到加工目的。但这种加工方法不利于直接食用,在进行终端加工或食用时,必须将食盐降低到一定浓度后方可进行加工食用。这个过程会造成水、热、营养物质的浪费,环境污染。而运用酸渍加工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减少营...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