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1症状发现鹌鹑笼上爬有虱子,鹌鹑翅下、脖颈等处也有虱子,病鹌鹑瘙痒不安,相互啄羽,皮肤上有啄伤,采食量下降,营养不良,肌体消瘦,产蛋量下降。2诊断从鹌鹑的皮肤羽毛上发现虱子即可确诊为鹌鹑羽虱病。3综合防治措施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鹌鹑舍、笼具、饲槽、水槽、用具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灭虫,以控制虱子的传播。用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按有效成分0.1mg拌料饲喂,每隔1天喂1次,连续喂3次,7天以后再按上法饲喂2次。对笼具及鹑体用卫害净兑水喷雾,全面喷洒圈舍,应选择在室温较高的中午进行。发病原因可能是该户饲养的鸡传播引...阅读详情
-
鹌鹑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是指15―35日龄(蛋鹑)或40日龄(肉用鹑)仔鹑的饲养管理。种用仔鹑应实行限制饲喂。肉用仔鹑(含淘汰的种用仔鹑)至育肥期结束时上市。公鹑性成熟早于母鹑10-14天,但体重低于母鹑,至40日龄左右便有求偶与交配行为,其标志表现在泄殖腔腺已发达并分泌泡沫状物。种用仔鹑多在5~6周龄进行选种,编号登记后转入种鹑舍。肉用鹑基本上采用蛋用鹑的管理原则,只是饲养标准较高,有些单位采用雏火鸡的饲粮,效果尚可。欧美国家采用“平一笼”结合方法饲养,即前期平养,20日龄后笼育,也有的于25日龄后再转入...阅读详情
-
开水与开食:出壳雏鹑应在24小时内吃到温水,补充体内所耗水分。远距离引种时,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饮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饮水后即可开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发生。一般每天喂6次~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克~11克,11日龄13克~15克,15日龄16克~18克。日常管理:①0日龄~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②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阅读详情
-
鹌鹑的种用期限,雄鹑在出壳后6个月到两年,雌鹑5个月到1年为佳,生产中应定期淘汰更新。鹑群中雄雌配备要有适宜的比例,一般以1:1~3为宜,最大比例不超过1:5。鹌鹑在早晨和晚上性欲最旺盛,交配后受精率也最高,因此,交配多在这两个时间进行。也可以在产蛋后20~30分钟内进行。单笼饲养的,可每天早、晚将雄鹑放人雌鹑笼内交配。在生产中,鹌鹑的配种方式多采用大群配种,在大群中按比例放进雌雄鹌鹑,使其自由选择配种,这种方法受精率也较高。...阅读详情
-
1.育雏箱 育雏箱有多种形式,有简单的,也有技术较先进的。 (1)简易育雏箱:适用于家庭少量育雏用,可用纸箱或木箱,可以自行制作,其大小依饲养数量而定。如用纸箱育雏,可把纸箱三等分,在一端的三分之一处挂一只电灯,灯线固定。这种箱适宜于1-3日龄雏鹌鹑育雏。箱底填些柔软的垫料或砂子。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进行适当调整。 (2)小型育雏箱:规格一般为100厘米×60厘米×30厘米,可用木条和金属网制成,可以自己制作。箱的三分之一为栖室,上面装灯泡,其余面积作活动场所,供鹌鹑活动,也可喂料、饮水。箱底应铺上柔软垫...阅读详情
-
一、种蛋的保存。即使经过严格挑选的种蛋,如果保存不当,也会导致孵化率下降,甚至无法孵化。由于受精蛋中的胚胎,在蛋的形成过程中已开始发育,因此在种蛋产出后入孵前,要注意保存温度、湿度和时间。1、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蛋产出母体外,胚胎发育暂时停止,随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胚胎又开始发育,当环境温度偏高,但不是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时,则胚胎发育不完全和不稳定,容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当环境温度长期偏低(0℃)。虽然胚胎发育处于静止状态,但胚胎活力严重下降,甚至死亡。一般种蛋保存适宜温度为13-18℃,保存时间长,采...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