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的表现:一是出菇缓慢。从接种日起,菌龄超过130天。二是出菇快慢不一。如同一接种期的整批菌袋中,一部分元旦现蕾,一部分春节后出菇,前后相差1个月多。三是不出菇。接种后至4月底止,菌袋不现菇蕾。迟出菇、不出菇,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误和管理不善。错过接种期其原因多为原料准备跟不上,或灭菌灶没衔接好。由于接种时间延误,气温逐渐下降,菌丝发育缓慢,生理不能成熟,无法转入生殖生长。到了菌袋生理成熟时,气温升高,温度已不适应,造成整批菌袋不出菇,即使出菇也是菇体偏薄、品质较差。配方不科学白灵菇菌丝...阅读详情
-
杏鲍菇肉质肥厚、营养丰富、保鲜期长,是味道最好的菇类之一,被益为“平菇王”。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是一种口感好,又具有药用功能的珍稀食用菌品种。1.生物学特征温度:杏鲍菇属中温偏低型品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6℃;原基形成最适温度为10~15℃;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为15~18℃,温度低于8℃或高于20℃时,子实体发育不良,气温是杏鲍菇栽培成败的关键。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较丰富的氮源;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越高;基质原料有棉子壳、木...阅读详情
-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发酵后料温未稳定下降等原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稳定在25℃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风,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二、料内有氨气。建堆时氮肥添加量过多,或氮肥加入过晚(后期翻堆时才加入),菌种播种后,培养料内存在氨气。防治方法。培养料添加尿素等化学肥料时,一是要在建堆时加入,...阅读详情
-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或山伏菌等,原是一种深藏于密林中的珍贵食用菌。子实体圆而厚,常悬于树干上,布满针状菌刺,形状极似猴子的头,故而得名。猴头菇肉嫩味香,鲜美可口,其色、味、香均属上乘。猴头菇营养丰富,富含多肽及多种维生素。医学证实,猴头菇具有组织修复、增强细胞活力、抗癌、延年益寿和美容等药用功能。猴头菇肉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美称。其食法多样,有素炒、荤炒、清炖、红烧、蒸煮等,是极为难得的珍馐美味。用猴头菇与银耳一起炖煮,是一道很好的保健甜点。经过蒸煮,汁液粘稠,呈淡粉色,清香爽滑。于...阅读详情
-
蘑菇的“三虫一病”是:螨虫、跳虫、菇蚊和有害疣孢霉。现将这些病虫害为害特点与防治方法叙述如下。一、螨虫为害症状发菌过程中,如发现菌丝有退菌现象,如绒毛状菌丝减少,索性菌丝增多,菌丝表层见到有粉红色发亮点,则为菇床出现螨头。当用放大镜所看到的范围内存在3~5只螨虫时,即达到防治指标。覆土后螨虫会随着菌丝向土面生长而和土面移动,集中于原基和菇柄基部取食,常造成根部光秃,无菌根,营养无法输送而萎缩致死。同时螨虫传播病菌和病毒,螨虫严重的菇房,各种病害也较严重。二、跳虫为害症状跳虫是杂食性昆虫,在大田和大棚内种植...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