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体重在150g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比小规格河蟹高3~4倍,如规格在个体体重150g以上的河蟹市场售价为120元/kg~160元/kg,而规格在个体体重75g左右的河蟹市场售价只有30元/kg~40元/kg,如何培育生产无公害大规格河蟹成为养殖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笔者开展以河蟹为主的生态养殖试验,养殖获得大...阅读详情
-
混养是指在同一水体内饲养多个养殖品种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潜力和提高产量为目标的养殖方式。下面将鱼虾鳅鳝蟹混养技术介绍一下:一、选塘。池塘为近正方形(约46亩),四周沟宽8米,深0.6-0.8米,滩面可提水至1.2米;池底为沙质土壤,淤泥较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设施齐全;塘内可设小木船一条,用于投饵、施肥和管理。池塘内侧用密眼聚乙烯网布埋入土中,以防鳝、鳅、克氏螯虾、蟹等钻洞。池埂牢固,不漏不渗,用石棉瓦作防逃墙。一个养殖周期开始时,池塘要清淤修补,用生石灰、茶籽饼等药物严格消毒,经过滤注水后,施足基肥,...阅读详情
-
秋季是河蟹发病高峰时段,同时秋季也是河蟹生长最后冲刺阶段。秋季河蟹养殖管理,是养殖周期中决定河蟹养殖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期。具体应掌握以下几点:一是水位调节。当蟹池水温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8℃以下时,及时调整水位,水深平均掌握在1~1.2米。由于河蟹经历了春、夏季养殖,生态条件受到一定的破坏,特别是残饵、排泄物的沉积,底层水体和整体水质需要加强管理,注排水应比夏季增强,一般3~5天注排水一次(20厘米)。二是水质改善。8月是夏季向秋季的过渡时节,既是河蟹疾病最易发生期,也是河蟹进入秋季后的一次生长旺期,水质管...阅读详情
-
为打响“黄河口“水产品牌,提高“黄河口“毛蟹的市场竞争力,2005年山东省垦利县在万亩河蟹示范园内进行了大规格“黄河口“毛蟹养殖试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养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和广大同行进行共同探讨。一、池塘生态不少单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养蟹沿用养鱼方法建池和饲养,效果不佳,“黄河口“毛蟹的成活率低,上市规格小,经济效益差。这是因为:①水底有效面积小,水体利用率低;②水质难管理,“黄河口“毛蟹生长、蜕壳中的增重率低;③池中无附着物和隐蔽物,“黄河口“毛蟹打洞率高,易逃跑,残杀机会多,...阅读详情
-
1.需要何种条件?答: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在湖泊、池塘、河沟、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水源要充足,水深在1米左右。2.金鱼缸里能否养殖小龙虾?答:可以,但无法形成规模养殖,也产生不了经济效益。 3.养小龙虾收益如何?答:一般每亩放养30斤种虾,可繁殖出200~300斤小龙虾,纯利润可达千元左右。五六年后,即使不投放种虾,亩产也可达200斤。4.何时开始放养种虾,种虾在哪里购买?答:一般在每年9月放养种虾,次年5至6月份捕捞上市。最好就近购买种虾,挑选个头大、甲壳坚硬的小龙虾。今年虾源紧俏,有意养殖小...阅读详情
-
目前我国已查明的对虾养殖疾病有40多种,其中育苗期疾病近20种。育苗期虾病常影响虾苗成活率,直接影响虾的产量。现将其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病毒病对虾育苗期的常见病毒病有: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和日本对虾中肠腺坏死病毒病。受感染幼体活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不摄食,鳃部和体表有污物附生。中国对虾幼体肝胰腺萎缩坏死、脱落;斑节对虾幼体肝胰腺变白、坏死;日本对虾肝胰腺白浊、坏死,重者肠道变白。防治方法:①消灭传染源,严格检疫,使用无病毒亲虾,寻找早期诊断方法。②做好苗池、管道、工具、苗...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