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目前,由于人工繁殖的黄鳝苗种还不能够大批量的生产,黄鳝养殖仍然依靠天然捕捞的野生苗种,而野生苗种来源不一,加上操作不当等因素,放苗后不久,黄鳝出现痉挛症的现象非常普遍。黄鳝的痉挛症死亡率很高,对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就其成因及预防措施简单讨论如下。一、痉挛症的发病症状痉挛症一般出现在野生鳝苗放养后2~10天,初始表现为不开食,易受惊,听到声响和振动后,鳝苗会出现窜游和跳跃现象,并持续数分钟后才趋于平静。2~3天后鳝苗开始表现出弯曲症状,并且就地作打圈运动,同时肌肉极度紧张,头部与身体呈“S”或“O”型不...阅读详情
-
(1)病原由弧菌(Vibrio)或气单胞菌(Aeromonas)等属中的一些种类侵入对虾血淋巴中并大量繁殖而引起。(2)症状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有时表现为离群独游,行动呆滞,不能控制行动方向,或在水面打转,有的在池边爬行,重者倒伏在池边,厌食或不摄食,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变红。头胸甲鳃丝多呈黄色。游泳足变红是红色素细胞扩张的结果;鳃区变黄呈黄鳃是鳃区甲壳内表皮中的黄色素细胞扩张的结果。肝胰腺和心脏颜色变浅,轮廓不清,甚至溃烂或萎缩。发病后2~4小时后病虾开始死亡,死亡率高达90%。(3)现场诊断可根...阅读详情
-
冬季囤养河蟹,有利于错开集中上市销售季节,提高河蟹上市价格,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现提几点建议:1.池塘要求:面积5-10亩,池水水位保持在1.5米以上,水源良好,进排水系方便,池埂不漏水,池埂面宽2-3米,池底淤泥15厘米以下。河蟹入池前10天,用生石灰清塘,7天后注水放养。成蟹入池前进行分池囤养。2.质量和数量要求:囤养的河蟹需无病无伤、附肢齐全、活力强的个体,个体规格在120克左右,亩囤500-600公斤,池内需投放水花生、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和适量的螺蛳,以保持河蟹在囤养期间少掉膘。3.日常管理要...阅读详情
-
青虾甲壳由半透明的几丁质构成,十分坚硬,不能随虾体生长而扩展。因此,青虾长大必须通过蜕壳这一过程来实现。青虾的一生中要蜕壳2O次左右。在幼体变态阶段,即从搔状幼体到仔虾,1-3天蜕壳1次,每蜕1次壳,幼体即进人一个新的发育期,形态产生明显变化。经lO次蜕壳,进人幼虾期。在幼虾阶段7-11夭蜕壳1次,体长明显增加。成虾阶段约15-2O天蜕壳1次。雌虾在交配前还必须蜕壳1次,抱卵虾则不蜕壳。冬天水温低,青虾停止生长,也不再蜕壳。青虾的附肢受损伤,也是通过蜕壳获得再生。青虾每次蜕壳前,旧壳内已形成新壳,在新旧壳...阅读详情
-
1、放养时间基础饵料繁殖起来后,就可以放苗养殖了。放养时间应视天气而定,闷热时及大雨后不宜放养,天晴日暖时,在上午8-10时或傍晚放苗较为适宜。2、放苗操作在放苗前需测定养殖池的水温和盐度,避免与育苗池的水温和盐度相差太大而引起死亡。若水温差异较大时,可将装有虾苗的袋子直接放入养殖池中,待其水温达到平衡后,再放苗;若盐度相差较大时,可将养殖池水灌入虾苗袋中,片刻后再倒出,再灌入,重复数次,直到虾苗能适应养殖池的盐度后再放苗。为安全起见,可先放出一小部分虾苗看其是否适应养殖池的水质,适应的虾苗很快就潜入池底...阅读详情
-
1.病因:主要是水霉病和绵霉病、生毛病,主要因运输、操作不慎,水霉菌和绵霉菌侵入蟹体。2.症状:蟹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丝,像一团团灰白色陈旧棉等。菌丝长短不一,约2~3厘米向外生长。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间隙之间;向外生长成棉团状菌丝,俗称“生毛”。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组织,蟹体表受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病蟹行动迟缓,摄食量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蔓延,造成死亡。此病淡水生物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受伤河蟹。当水霉病着生面积占体表的1/4时,河蟹数日内即死亡。3.预防方法:捕捞、运输、放...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