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养蟹要养水,养水就要种草。培养优质草养殖水体是养殖优质大规格河蟹的重要前提。成蟹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水草主要有四种: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这四种水草都是沉水性植物,也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可用于养殖河蟹的水草良种。一、生物学特性1.轮叶黑藻。轮叶黑藻的特点是喜高温、生长期长、适应性好、再生能力强,河蟹喜食,适合于光照充足的池塘及大水面播种或栽种。轮叶黑藻被河蟹夹断后能节节生根,生命力极强,因此不会败坏水质。2.金鱼藻。金鱼藻具有耐高温、蟹喜食、再生能力强的优点,缺点是旺发易臭水。根据这一特点,金鱼藻更适...阅读详情
-
为了改变池塘青虾养殖单产偏低这一现状,采用一年双季养虾、投喂全价颗粒饲料等技术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池塘要求。青虾耗氧量高,不耐低氧,同时,青虾又属底栖动物,游泳能力差,喜欢在池底活动。因此,养殖青虾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养虾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坡比为1∶3~1∶3.5,水深1.5米左右,池底无淤泥,水源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苗种投放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在每个塘内安装好增氧设施。2.种植水草。青虾属甲壳动物,有脱壳和互残现象。因此,为了避免青虾...阅读详情
-
1.病原由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而引起疾病。2.症状主要发生在鳝体后部,腹部两侧更为严重,少数发生在体前部,这与体躯后部容易受伤有关。患病部位皮肤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坏死和糜烂,露出白色真皮,皮肤充血发炎的红斑形成明显的轮廓,好似在黄鳝体表加盖了红色印章,故称打印病。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糜烂加深,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鳝游动缓慢,头常伸出水面,久不入穴,最后瘦弱而死亡。3.流行发病率可达80%以上,以5~6月最为常见。4.防治方法用2~4毫克/升五倍子全池遍洒,同时以每100千克黄鳝用2克...阅读详情
-
根据养虾实践得知,如在养虾过程中少喂多餐和每隔7~10天适当停喂1~2顿饲料,不仅可使虾健壮生长和正常增重,而且还可节约养虾的饲料成本。少喂多餐养虾法。少喂多餐是指将原来一天所喂的4顿饲料,改为分5~6顿饲喂。每天的饲喂次数虽然增加了,但每次的喂料量相对减少了,原来需1.5小时吃完的饲料,现在1小时内就可吃完了。其好处是:一是饲料在水中滞留时间缩短,可减少散失和对水体的污染。因饲料在水中浸泡时间长,容易变得松散,营养散失在水中,会造成水体污染和饲料浪费。二是让虾始终保持在7~8成饱,虾便会保持强烈的摄食欲...阅读详情
-
黄鳝腐皮病此病在5~9月流行,患此病的鳝鱼行动无力,整天将头伸出水面,鳝鱼体表有许多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以腹部两侧较多,有的还在腹部出现绿豆大小的紫斑,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窝,若剥去腐皮,可见骨骼和内脏,常引起鳝鱼大量死亡,发现后应及时治疗。防治:经常清洗鳝池,更换池水。药物治疗:用红霉素每立方米水体25万单位全池泼洒一次,同时用磺胺噻唑每50公斤鳝鱼5克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6天。烂尾病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之肌肉坏死腐烂,以致尾柄或尾部肌肉烂掉,尾脊椎骨外露。病鳝的头伸出水面,反应迟钝,活...阅读详情
-
南美白对虾养殖到7月份以后,个体逐渐长大到20cm以上,养殖密度相对增加,水中残饵、粪便、其它水生动物的代谢产物日积月累,而此时,恶劣天气(大风、暴雨等)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条件无疑给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恶劣天气出现时,气压降低,水体从空气中溶入的氧气量减少。另外,恶劣天气下光照不足,水中微藻等的光合作用减弱,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明显降低,水中溶氧也随之降低。2.恶劣天气会引起气温的骤降,加上降水的作用,使养殖池中表层水温下降,而池底水温仍然高,这...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