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花菇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措施、采收。2.产地环境要求生产场地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周边2km以内不允许有“工业三废”等污染源,远离医院、学校、居民区、公路主干线500m以上,其大气、灌溉水、土壤质量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3.生产技术措施3.1栽培季节花菇菌株多属中晚熟型,菌丝要经5~7个月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其制袋发菌适宜温度20~25℃,出菇适宜温度8~18℃。在我市气候条件下,培育花菇接种期安排在8月下旬~11月、2月~5月均可。3.2品...阅读详情
-
一、菇房(棚)袋栽法1.栽培场地及设置。袋栽采用菇房(棚)层架栽培方式。选择干净通风的房间,室内设4~5层床架,层距50厘米,底层距地面30厘米。菌袋单层竖直在层架上,每平方米排放100袋。2.栽培原料及配方。(1)杂木屑23%,棉籽壳23%,豆秆粉28%,麦麸19%,玉米粉5%,蔗糖1%,碳酸钙1%;(2)杂木屑36%,棉籽壳25%,豆秆粉2%,玉米芯18%,麦麸15%,玉米粉2%,石膏粉1%,过磷酸钙1%;(3)棉籽壳40%,木屑20%,玉米芯20%,麦麸18%,石膏粉2%;(4)玉米芯60%,木屑2...阅读详情
-
金福菇又称为巨大口蘑、大白口蘑、洛巴伊口蘑,是珍稀的食用菌新品种。在我国南方及台湾省均有小面积栽培。一、特征特性金福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小,柄粗大。菌盖初期半球形,白色,光滑,直径3~8cm,菌肉白色,较厚:菌褶灰白、稠密、孪生、不等长;菌柄棒状至球茎状,横断面圆形,肉质紧实,菌柄长5~10cm,粗1.5~4.6cm,口感微甜而鲜嫩。孢子弧白色,椭圆形。金福菇菌肉肥厚白嫩,口感独特,味微甜,营养丰富,每100g干菇中含粗蛋白27.56%,粗脂肪7.85%,总糖38.44%,粗纤维8.2%,还含有多种氨...阅读详情
-
一、大棚蘑菇死亡的原因蘑菇出菇阶段常会出现小菇萎缩、变黄而死亡,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持续高温。出菇阶段气温高于23℃连续3天以上,菌蕾生长受到了温度的抑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从而使营养产生逆向输送,导致菌蕾既无营养也无水分而死亡。因此,出菇以后仍需有抗高温的准备,如采用南面搭阴棚,菇房屋面喷水,或用冰块降温以及适当推迟堆料,避开高温等措施。2、养分不足。培养料没有足够营养供给,如堆料中氮源不足,特别是缺少粪肥,碳氮比失调,堆积培养料嫌氧发酵,培养料薄而少,营养不足,或秋菇养分已耗尽致使春菇夭折...阅读详情
-
在南方水稻产区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在北方旱作农区重点推广秸秆生物反应碳肥利用技术;在玉米和小麦重点产区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秸秆青贮饲用技术;秸秆成型固化和气化燃用技术,实现了由“藏粮于仓”向“藏粮于地”的根本转变。赵县南泥河村,村子不大,但已发展了200多个双孢菇棚,每个菇棚可转化利用20亩地产出的秸秆、3000多公斤干畜禽粪便,产鲜菇2000多公斤,创产值近万元。河北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4000万吨,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逐年增加,如何转化利用农业副产品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阅读详情
-
许多菇农都懂得出菇期添加生长调节剂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促进生长,但往往因不得法而效果不明显,甚至抑制生长。实践证明,出菇期喷施浓度为0.5%的三十烷醇和每公斤10毫克的赤霉素混合液,增产率可达17%以上,但应特别注意使用浓度。采完两期菇后,注入稀释500~1000倍的恩肥水于袋中,可增产15~20%。...阅读详情
-
五、综合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生态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在采菇期间杜绝用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或技术管理不当造成的病害和畸形菇(如红脚菇、地雷菇、大球菇、鳞片菇等),以及杂菌(如鬼伞菌等),应以综合防治为主。主要措施:一是培养料的配方要准确,材料搭配要合理;二是发酵均匀,水分管理要恰当;三是覆土要仔细,消毒要严格;四是管理要规范,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适时调节好土壤的酸碱度及温度、湿度环境条件。目前危害双孢蘑菇的...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