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1.雾灌设施。由干、支、毛三级高压聚乙稀塑料管微型雾化喷头及管件组成,干管直径40~50毫米、支管直径25~32毫米、毛管直径10~12毫米。安装时,干管连接水源垂直于支管,支管垂直于每架耳干,毛管(一般长为15米)平行于每架耳干,悬挂在其上部。雾化喷头间距1.5~2米,安装在毛管同一侧面上(对着耳干),喷雾时使耳干受水均匀。2.雾灌技术要点。①雾灌时间。每年春季是培育黑木耳的黄金季节,此时雾灌能够多出1~2潮春耳,其增产量占增产总数的80%以上。初夏如果不出现高温(30℃以上),坚持雾灌降温增湿,还可多...阅读详情
-
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代料香菇的迅猛发展,代料香菇量多价跌,菇农增产不增收现象日益严重。为此,我们引导当地农民试种袋料黑木耳,并获得了成功,但在栽培过程中发生烂棒现象较为严重,轻则造成减产,重则造成绝收。笔者根据多年的试验和观察,将黑木耳菌棒发生烂棒的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总结如下。一、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1、品种选择不当。菇农往往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2、季节安排不当。一种情况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阅读详情
-
毛木耳是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日益增长的食有菌之一,有“树上海蛰皮”之称,它不仅富含营养,而且药用上与黑木耳相同,有特殊的保健功能,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目前已在我县苏庄、马金、华埠、音坑、林山等地栽培,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技术推广后迅速被菇农所接受,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生产季节安排根据毛木耳生产发育适宜温度和我县气候条件,可分春秋两季为好,春季栽培制种和栽培时间为:1-2月制栽培种,2-3月制栽培袋,5-6月份采收第一批木耳,7-8月份生产结束。秋季栽培制种和栽培时间为:7-8月制种,9-10月制...阅读详情
-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是近年来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研究开发的新型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9年该技术引入张掖地区先行示范,初获成功,今天被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是作者两年来试验、示范及生产实践的经验和体会,供广大技术人员及食用菌爱好者参考。1摆袋前的准备养菌期间,只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一般50天左右,大部分菌丝都可长满全袋,当菌丝长满全袋或离袋底1――2厘米时,开始划口摆袋。摆袋前应做好以下两项准备工作:1.1草帘编制用稻草或麦草编制,长2米、宽1.25米、厚3厘米,用...阅读详情
-
杂菌早期切除进入发酵室3日内,如发现个别菌袋表面出现点状霉点,属未形成孢子的轻度污染,可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左手持菌袋倒置,右手持切除工具(直径1~1.5厘米,长25厘米左右的薄铁管,事先烧灼杀菌),打开菌袋用薄铁管对准污染切割,霉菌即顺管内排出,然后将菌袋封妥继续培养,成功率可达90%左右。重新杀菌再利用1、进入发酵室5天内,其他管理正常,如果发现70%以上的菌袋,种块不萌动,也没有杂菌污染。属杀菌时间短,应立即全部回锅重新杀菌后再利用。2、进入发酵室7日内,如果发现霉菌污染数量超过1/3,不论是何原因,...阅读详情
-
1、晒菌恢复菌丝。将采摘完毕的黑木耳进行停水晒袋,使黑木耳菌丝恢复活力,采摘口菌丝恢复避免进水,同时晒袋能将部分杂菌晒死。2、破袋出耳。选择相比较结实的菌袋,将菌袋袋顶撕开,使袋顶直接暴露在外,为后期出耳奠定基础。破袋出耳可出一茬商品价值较高的好的小秋耳。3、科学施水。初期浇水以傍晚浇水为宜,遇阴天可勤浇少浇,白露后要加大浇水量。4、杂草处理。8月份黑木耳已经采摘完毕,此时菌床内杂草丛生,为了避免草籽落地应及时进行除草,可直接向菌床上喷洒农达等除草剂,为明春地栽作基础。5、改种秋菜。有些菌袋因摆袋过早或管...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