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防治蟹病增效益
    2024-06-26
    蟹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一、蟹病的主要预防措施1.稻田消毒:在蟹苗放养前的15~20天,每667平方米稻田用生石灰50~75kg,对水溶化后全田泼洒,杀灭蚂蟥、黄鳝、水蜈蚣等敌害生物及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2.蟹种放养前的消毒:稻田养蟹应选择优质蟹种。质量良好的蟹种表现为体格健壮、规格整齐、体色润泽、爬行迅速,抓一把放在平地上能迅速散开。在起捕和运输蟹种的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避免碰伤蟹体,放养前用7~10mg/kg孔雀石绿浸泡2~3次,每次5~10分钟。3.抓好日常管理:河...阅读详情
  • 青虾池塘越冬技术措施
    2024-06-26
    搞好青虾越冬是养殖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青虾的越冬分为幼虾越冬和亲虾越冬2种。幼虾越冬是指8、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还未长到商品规格的小虾,需要通过越冬,留待翌年3、4月份作为放养的虾种。亲虾越冬是指从商品虾中挑选出待翌年繁殖用的亲虾,让其安全越冬,并对其进行强化培育,以达到产卵繁殖的要求。现将青虾池塘越冬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越冬池塘的选择越冬池塘应选择形状比较规则,避风向阳,面积在1000~1500平方米,水深1.5米以上,要求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池底淤泥少。水草众多,无污染...阅读详情
  • 冬季斑节对虾真菌病防治
    2024-06-26
    真菌在斑节对虾育苗中非常常见,其危害极大,传染性极强。一旦幼体感染了该种病害,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48小时内,必造成90%以上幼体感染死亡。海南省热带海水鱼类良种场对虾养殖专家何玉贵等积累了一套防治方法,他告诉记者,斑节对虾育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真菌性疾病主要有链壶菌和离壶菌两种。而链壶菌极少见,其中以链壶菌常见,链壶菌预防、治疗比较容易,离壶菌虽然没有链壶菌频繁,但治疗起来却比链壶菌难得多。一、预防方法:1.雌虾产卵后,第二天早上尽早移走雌虾,在产卵池中加入80PPb氟乐灵,并经常性搅动受精卵。2.受精卵...阅读详情
  • 泥鳅稻田的养殖技术
    2024-06-26
    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待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国际市场称泥鳅鱼为水中人参。一、技术要点1.养鱼稻田的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面积2―10亩,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粘性土质。2.修筑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加高加宽田埂,田埂高50cm,底宽50cm,顶宽40cm,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阅读详情
  • 河蟹如何饵料投喂
    2024-06-26
    注重饵料投喂河蟹属杂食性动物,食性广泛,对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小虾、螺蚌肉等)特别喜爱,但动物性饵料比例高会增加养殖成本,还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夏季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小麦、马铃薯、山芋、南瓜等)投放到固定食台上。投饵时间在下午17时以后,早上6时以前。投喂量为总体重的50%左右。...阅读详情
  • 泥鳅的病害及其防治-腐鳍病
    2024-06-26
    腐鳍病是因为鳅体受伤感染短杆菌而引起的。其症状是背鳍附近的肌肉腐烂,严重的鳍条脱落,肌肉外露,鳅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浮肿。发病部位肌肉发炎,并有红斑。患病泥鳅不摄食,直至死亡,该病对泥鳅的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主要流行在夏季。防治:主要是避免鳅体受伤,一旦发病,病鳅可用10毫克/千克的四环素溶液浸洗24小时。...阅读详情
  • 南美白对虾"耗底"的控制方法
    2024-06-26
    南美白对虾的人工繁殖与养殖自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经过了十多年的实践累积,养殖技术日趋完善,在养殖成功的前提下追求高产是普遍的目标,高密度放养模式就在此时应运而生,对增加池塘单位产出,提高养殖效益有很好的帮助。但是,池塘水体的养殖承载能力是有限度的,放养密度过高,必然引发一系列负面问题,而“耗底“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现象。“耗底“多出现在放养密度较高的虾塘,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当“耗底“现象发生时,最先直接受损的是体格较弱的虾群。“耗底“现象发生初期,绝大多数虾都还能正常摄食,但此时底部已经开始出现死虾...阅读详情
  • 清洁虾
    2024-06-26
    学名:Lysmataamboinensis 产地:太平洋水温:20~26℃食物:杂食性情:温和软件缸合适性:合适体长:6cm饲养难易度:简单一种在鱼的身体表面上,以食寄生虫做清洁行动而为人所知的虾类。即使只把手放进水槽中,它们部会走近过来,能以它们那细小的剪刀巧妙地进行清洁。这类虾亦对水质的急速变化反应很快,会即时死去,因此,当放进水槽时,一定要使它对水质的改变适应。对一些扁平的食物尤为喜欢,可以给它们多些蟹仔等的生饵。水质的保持是可使这类虾生长更长久的条件。虾类对硫酸铜等的药品是很敏感的,因此使用时一定...阅读详情
  • 泥鳅苗种的来源
    2024-06-26
    泥鳅苗种来源有二:一是在市场上购买无伤而且活跃的泥鳅;二是在池塘、稻田、湖泊中捕捉。泥鳅亲鱼要求体型端正,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体色正常,体长15-20厘米,体重30-50克。繁殖泥鳅要求雌雄亲鱼配组。雌雄亲鱼在生殖季节的鉴别方法是:雄鱼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从生殖孔中流出来;雌鱼腹部圆大,卵孔大而整齐。泥鳅一般在4月份开始产卵繁殖,繁殖方法有以下两种:1.自然产卵繁殖。在泥鳅产卵前一周,将产卵池(土池或水泥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药性消失后,将泥鳅亲鱼按雌雄1:3或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亩放入量不超...阅读详情
  • 专池养鳅技术
    2024-06-26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