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鲈鱼隶属鲈形目、常鲈鱼亚科,广盐性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丰富。鲈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深爱人们欢迎。为探讨高产养殖技术,增加经济效益,三年来我们在紫泥溪乾鲈鱼养殖场进行高产养殖试验,1995―1997年连续三年平均亩单产超过1000公斤,个体规格500―1000克,亩利润达8000元。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地塘建造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他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阅读详情
-
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中,生存温度范围广,一般为0℃~39℃,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2℃~28℃,水体最适宜PH值范围为7.0~8.5,适宜溶氧量为3.0毫克/升以上。在自然条件下,刚孵化出膜3天至5天的鱼仔吸收自身的卵黄作为营养。苗种阶段以轮虫、小型枝角类、水蚯蚓及其他水生虫为饵,人工培育可喂绞碎的小鱼虾及软体动物,也可投饲配合饲料。黄颡鱼一般雌性2龄、雄性3龄性成熟,水温为23℃~26℃为繁殖盛期,怀卵量为每尾4000至6000粒。和鲤、鲫鱼一样,属黏、沉性卵。受精卵在水温24℃~26℃的条件下,一般...阅读详情
-
一、改造利用冬闲时节进行池塘改造,将小塘改为大塘,将浅水塘改为深水塘,经过改造,既能增加池塘的容水量,又能改善池塘环境.对条件较好的池塘也要进行整修,先放干水,暴晒池底,然后挖去过厚的淤泥,铲除杂草,加高加固塘埂.二、消毒修整好的池塘,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但以生石灰消毒效果最好.清塘消毒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每亩池塘用生石灰50~80公斤,塘中须留5~10厘米深的积水,使泼入的石灰浆能分布均匀.三、施肥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后5~6天,即可灌水施肥.四、放养要根据上一年的放养经验和...阅读详情
-
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以及三代虫病等。一、发病的原因1.由于越冬期长时间不摄食,鱼体体质弱,抵抗力差,极易被病原侵袭...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