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一、加强鱼塘日常管理1.坚持巡塘。注意天气变化、鱼群活动情况,做好塘头记录。特别是半夜发现鱼群因缺氧而浮头时,马上开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直到鱼群不浮头为止。2.搞好水质管理。池水应保持“肥、活、嫩、爽”。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适当排放老水;如水源不足,也要想方设法间歇性加注新水;如干旱缺水,可利用连片的鱼塘,用小型高压射泵以上塘水灌下塘,下塘水反注上塘,左塘水灌右塘,右塘水反注左塘,交叉互灌,以增加水体溶氧。最好在凌晨1~2时或3~4时灌注水。3.科学投喂。投饲坚持“四定”。定时:夏季天气炎热,投饲应...阅读详情
-
鱼类养殖中饲料成本约占总养殖成本的50%~60%,所以饲料在养殖业中举足轻重,历来受到特别重视。为了促进养鱼饲料的科学应用和海水工厂化养鱼的高效发展,特在此向广大养殖业主介绍鱼用全价膨化配合饲料的基本知识和选择方法。一、什么是鱼类的全价膨化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全价”是指养殖鱼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配比齐全的饲料;“膨化”是指饲料加工过程中的一道工艺,即饲料原料经过高温高压的膨化工序而制成的一种饲料产品;而“配合饲料”是指根据鱼类营养需求以及所选原料的配比加工而成的饲料。二、使用全价膨化配合饲料有什么...阅读详情
-
据调查,舟山地区网箱养殖大黄鱼主要病害是烂尾病(即细菌性体表溃疡病),本文对大黄鱼烂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一、网箱养殖大黄鱼烂尾病的发病原因1.症状:病鱼体表、尾柄和上下吻部充血发红,逐步发展成皮肤腐烂,鳞片脱落,尾、胸、腹鳍基部充血,肛门红肿,体表常有溃疡斑。严重时,下颌断裂,尾柄烂掉,露出骨骼。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独游,腹部朝上、打转,解剖可见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一般体表出现出血症状后,病鱼在2~7天便死亡。2.流行情况:大黄鱼烂尾病是舟山海域网...阅读详情
-
1.肥水刚下塘的鱼苗以轮虫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因此,鱼苗下塘前3~5天,应依水温按每100平方米池面22.5~45千克的量泼洒粪肥,进行肥水,以满足鱼苗的营养需求。鱼苗的生长速度和轮虫的生物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轮虫的生物量在0~30毫克/升的范围内,鱼苗的日增重率随轮虫数量的增多而加快,两者呈正相关;轮虫的生物量在32~160毫克/升的范围内,轮虫的数量越多,鱼苗的日增重率越低,两者呈负相关。因此,控制轮虫的生物量极为重要。鱼苗下塘时,轮虫的生物量为20~30毫克/升(7000~10000个/...阅读详情
-
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因此间的气温高、水温适宜、饵料丰富,搞好此期的饲养管理,是实现养鱼高产的关键。一、看水施肥。要随时巡塘,观察水色,根据水色变化情况合理施肥。如水色发黑,透明度较低,水有异味或池鱼严重浮头,要停止投肥,并及时加、换新水。如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说明池水肥度适宜,可暂不投肥。如水色清淡,透明度较高,要适当加大投肥量。以饲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可采用人畜混合粪肥发酵肥水的方法,使池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二、投喂精料。以饲养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要大量投喂...阅读详情
-
一、药物的选择鱼药的选择应本着安全(无致畸、致癌、致突变)、有效(高效、速效、长效)、经济、方便、不重复的原则。1.依据有效性给被选药物定位。如首选药物、备用药物与应急替代药物,以及主药、辅助药与增效剂。2.药物宏观作用应不使受药对象产生副作用与应激反应。3.药物的微观作用应不毒化水体,不污染水生生物,不导致水产品残留有毒有害物质。4.药物廉价与使用方便。5.依据药物用量,权衡用药得失。6.选用有生产许可证的大型、正规鱼药厂家生产的鱼药。二、药物的使用用药原则:有序用药,最佳疗效,最大安全。1.除暴发性疑...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