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1.项目简介我国水产养殖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水产加工业相对滞后。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水产业,特别是淡水渔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淡水鱼一般都是就地鲜销,部分用于加工,一部分供应出口,以淡水鱼为原料加工的产品一般只是冻品和咸干制品,除少数省和地区有深加工的水产方便食品外,均属空白。我国是淡水鱼养殖水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淡水鱼种类多,其中鲢鱼、鲤鱼、草鱼、鳙鱼占绝大部分。尤其是鲢鱼,由于易饲养、成长快、成本低,一直受到鱼农的青睐。但鲢鱼由于其肉薄、鱼刺多,其风味不及其它淡水鱼,在市场上不很受欢迎,且价格较低...阅读详情
-
就地利用某些绿色植物或中药材配制鱼药,可以防治赤皮、肠炎、烂鳃等病,避免毒副作用,并节省开支。1.三黄粉由大黄、黄柏、黄芩3种中药按5∶3∶2比例配制而成。每10千克鱼用饵料可添加三黄粉1千克、食盐0.4千克,适量加水制成颗粒状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在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显著。鱼病进入晚期后,可将三黄粉配成1~1.5毫克/升药液进行全池泼洒。若配合泼洒0.5毫克/升的硫酸铜,每天1次,连续3~6天,效果更好。2.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3~4克,煎汁全池均匀泼洒。也可将新鲜五倍子叶以堆肥形式堆放在池...阅读详情
-
一、危害对象草鱼、鲫鱼、鲮鱼、鲤鱼,甚至鲢鱼。二、症状头部、眼眶、鳍基部、鱼体腹部点状或斑块状出血,鳃丝出血或苍白,有时有腹水,鳍条末端腐烂。三、病因1、由细菌引起的鱼病,多是条件性致病菌所致,在水体环境没有恶化之前是不会发病的。只有当底质、水体中的各种因素变得不适合鱼的生存,使鱼体抵抗力下降,同时水体中细菌大量繁殖的情况下,鱼病才会暴发。2、由于鱼塘长期投料,鱼排出大量粪便,其中消化不完全的有机物污染底层水体,塘底成为各种细菌大量繁殖的温床,大量繁殖后的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硫化氢、亚硝酸盐、氨态氮、甲...阅读详情
-
一、苗种我国鳗鲡养殖品种以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为主。欧洲鳗鲡两种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年产量从30年前的3000吨下降到100~200吨,2007年6月3~15日,在荷兰召开的“华盛顿公约”(CITES)缔约国会议,将欧洲鳗鲡列入公约濒危动植物附录Ⅱ,并将于2009年1月起正式实施:我国年进口欧洲鳗鲡苗种量约60吨、约1.5亿尾,养殖的欧洲鳗鲡占鳗鲡产量的1/3以上,出口的烤鳗中欧洲鳗鲡约占40%。日本鳗鲡资源也严重衰退,近年亚洲地区的日本鳗鲡苗种资源量维持在100吨左右,年捕捞量近年均维持在80~100吨。2...阅读详情
-
①解冻。按生产需要称取一定量的冷冻鱼糜,在5~10℃的空调室中自然解冻至-3~0℃的半解冻状态,停止解冻。把处于半解冻状态的冷冻鱼糜切成小块,用绞肉机绞碎。如有条件,可采用快速解冻法,即采用切块机,将冷冻鱼糜切成小块,再用斩拌机斩拌解冻。②擂溃。将解冻好的鱼糜放入擂溃机中,空擂5~15分钟,使冷冻鱼糜温度上升至0℃以上,空擂结束时最好在4℃左右空擂后添加2~3%食盐,盐擂20~30分钟,此时鱼肉逐渐变得粘稠,再加入味精、淀粉等辅助材料,继续擂溃10~15分钟,混合均匀。擂溃过程鱼糜温度应控制在0~10℃...阅读详情
-
养鱼的一切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都要通过日常管理工作才能发挥效能,获得理想的鱼产量。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主要是:(1)巡塘观察细鳞鲳日常生活的动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在黎明时巡塘,观察鱼群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白天结合投饲观察水质及天气变化情况,检查细鳞鲳活动和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饲量,发现鱼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傍晚时检查细鳞鲳全天吃食情况和观察有无浮头预兆;在盛夏炎热季节和夏秋之际,天气突变时,还应在半夜巡塘一次,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2)预防浮头和泛塘细鳞鲳虽然耐...阅读详情
-
近年来,随着商品甲鱼销售价格的不断下滑,多数养殖户已从原来全年加温养殖模式转变成以下3种养殖模式:一、高密度加温养殖;二、“两头加温”养殖;三、自然越冬养殖。3种情况的共同特点是,在移至室外池塘高温养殖前甲鱼商品率低,因此室外池塘养殖阶段在甲鱼养殖全过程中显的尤为重要。本人认为:甲鱼的生长好坏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是甲鱼对环境的适应性,生存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个体不同的生理状况,外因是甲鱼生活环境的变化,因此甲鱼养殖应围绕这两方面进行。一、饲料选择饲料是保证甲鱼正常生长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足将影响甲鱼的生长,...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