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一般每年6-9月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也应注意,由于气温偏高,鱼类易得病,根据以往的经验,必须注意以下事项:一、注意加强投喂。⑴投饵数量: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天气好,水质清新,可多投;反之,少投或不投。精饲料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好,青饲料以当天吃完为好。⑵投饵次数:上午9-10时及下午2-3时各投喂一次。⑶投饵质量:宜采用正规生产厂家的全价配合饲料,青饲料及鲜活贝类要求适合鱼类口味,无毒无害。⑷投喂地点:定点投喂。二、合理施肥。7-9月份以施化肥为主,每亩水面5-7天施肥1次,每次施尿素1...阅读详情
-
1.加强秋苗的管理工作,若苗板上硅藻不足要注意施肥和接种硅藻,并注意苗板附苗数量的调整。2.防病工作不可放松,养殖池的卫生管理工作一定要跟上。3.由于水温适中是鲍鱼生长的较佳时节,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给,使商品鲍加快生长。4.已爬底的夏苗一般5―7天要换水清池一次。5.因气温下降要取掉遮阳网,让阳光照射池水,一方面可增加水温,一方面也可改善养殖池环境,让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池水中的病原菌。...阅读详情
-
长沙城北观赏鱼养殖场2006年购进了7.8吨颗粒饲料。厂家介绍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32%,每吨价格3325元。每1.8公斤饲料长1公斤鱼。该场主养的品种为日本锦鲤,通过1年的饲养,年底共产日本锦鲤1625公斤,结果每4.1公斤饲料长1公斤鱼,每公斤鱼的饲料成本为13元。长沙海山农家乐2006年长期用糠饼养殖白鲫,每吨糠饼的价格1310元,经1年的饲养证明,结果只需要3公斤糠饼就可以长1公斤鲫鱼,每长1公斤鲫鱼的饲料成本为3.9元,饲养成本明显低于颗粒饲料养鱼的成本。投喂糠饼长鱼的主要原因是糠饼的质量较好。海...阅读详情
-
乌鳢又名黑鱼、乌鱼,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喜生活在河、湖、池塘的水草丛生处,耐受力强,即便是缺水、缺氧,也能存活数小时,而且死后肌体不易腐烂。我国曾盛产乌鳢,但近30年来随着天然乌鳢的大幅减少,乌鳢成了水产类中的稀有品。乌鳢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据测定,每100g乌鳢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乌鳢作为药用,可去瘀生新、滋补调养;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鳢可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因此,乌鳢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阅读详情
-
夏季经日光曝晒,肥料发酵分解后易发臭,因此,应根据气温、水质的变化,掌握“及时、均匀、少量、多次”的原则。在投喂青草、树叶、菜叶、农作物秧稞等绿肥时,要晒至半干,然后在掺合一定数量的粪肥,堆在岸边浅水处或池角上,上面压石块或泥土使之沉入水下,此后每隔三五天翻动一次,使其腐败分解,将叶汁逐渐扩散到池中。夏季一般7~10天即分解完毕,然后将粗大难烂的根茎捞出池外,再追加一些新料,每次每亩施绿肥100千克。在施化肥时,氮、磷的比例一般为1:2,施用时应在少量水中混合溶化后,再均匀地泼洒全池,一般5~7天施肥一次...阅读详情
-
以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为主养鱼,适当混养其他鱼类,特别重视混养食有机腐屑的鱼类。饲养过程中主要采用施农家肥的方法1、鲢鱼、鳙鱼放养量占70%至80%,产量占60%至70%其大规格鱼种采用成鱼池套养方法解决。鲢鱼、鳙鱼种从5月份开始轮捕,1年轮捕6至7次,轮捕后随即补放大规格鱼种,一般补放鱼种数大致与捕出数相等。2、以施农家肥为饲养的主要措施,一般池塘较大(10至30亩),适宜于大量引入生活污水或农家肥。3、为改善水质,充分利用农家肥残渣,重视混养食有机腐屑的罗非鱼、银鲴等,它们比鲤鱼、鲫鱼更能充分地利用池...阅读详情
-
宝石鱼(JadePerch);又称宝石鲈、宝石斑鱼,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水域,是目前惟一分布于澳洲的一种著名淡水鱼品种。它最早是由海水鱼演变而成的,所以它既保持了淡水鱼的细嫩,又有着海水鱼独有的鲜美。宝石鱼的外形极为诱人,其体色银亮,体侧有多少不等黑色发亮的椭圆形斑块,宛如镶嵌在鱼身体表的黑宝石,称之为“宝石鱼”真乃名符其实。宝石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养殖。宝石鱼的适合生长水温为10℃-38℃,最佳生长水温为21℃-25℃,pH值为5.5-8.5,溶氧在2mg/L也可以存活,最好保持在4mg/l以上。其食...阅读详情
-
1.一查鱼体体表。一般经验,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则为打印病;体表生有棉絮状的白色物则为水霉病;体表粘液较多并有小米粒大小,形似臭虫状的虫体为鲺病;体表有白色亮点,离水两小时后亮点消失则为小瓜虫病;体表有白色斑点,白点之间有出血或红色斑点则为卵甲藻病;部分鳞片处发炎红肿,有红点并伴有针状虫体...阅读详情
-
病因:由尾孢虫寄生引起。症状:虫体寄生在鳃丝、体表、游离寄生时,没有可见症状。当孢子虫在体表形成孢囊时,体表有点点的斑状。当孢囊脱落时,则在病灶形成红点斑状。寄生在鳃丝表面的孢子虫,危害性不大,当孢囊形成时,可影响呼吸,血液循环。寄生在体表的孢子虫,形成的孢囊,破坏了表皮组织使组织充血发炎,特别当孢囊脱落时形成的伤痕,可以导致水中有害细菌的入侵而感染。防治:目前还未有较好的防治方法。...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