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围栏养鱼是一种利用湖泊、水库、河沟等天然水体实行圈栏养鱼技术。它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病害少、产量高、效益佳等优点,是开发利用大水面的一条致富新路。1.围栏材料与设施用于围栏养鱼的材料主要有竹箔和网片两种,就二者的物质性能,选用网片比较经济。网片具有抗水抗风耐用性能好、取材方便、操作便利、价格低廉等优点。网围结构主要有网片、纲绳、定桩、石笼、地锚等组成。网片选用聚乙烯有结节的。纲绳选用直径5毫米的聚乙绳。定桩选用毛竹,因毛竹具有轻便、表面光滑、高强力、经济等优点。木桩次之。水泥桩虽使用时间长,但缺乏韧性,与...阅读详情
-
甲鱼白底板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来对甲鱼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如不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造成大面积死亡。症状:发病初期,甲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是腹甲、口腔略呈苍白色,活动迟缓,但摄食量明显下降。发病末期,外表主要症状为腹甲、口腔呈苍白色,无一丝血色,剖检病鱼不流一滴血,肝脏呈土黄色或暗黑色,胆囊肿大、硬结,胰脏大多糜烂,肠呈贫血状,肠内有凝固的血块,有些病鱼腹腔有积水。病因:该病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发病高峰季节一般在5-8月,主...阅读详情
-
鱼卵放到孵化塘后如果遇阴雨天气或冷空气,可用稻草或薄膜遮盖鱼卵或相应地增加水的深度。鱼苗出膜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随气温的高低略有提高或延后。待鱼苗具有游动能力后,再拿出鱼巢,但拿出时一定要注意清洗水葫芦,以防鱼苗随鱼巢清出。鱼苗脱膜后3~5天内可投喂些豆浆或发酵过的花生麸。每亩用量为2千克左右全池泼洒。随鱼苗长大,也可逐渐加泼大粪水或投喂发酵过的鸡、猪粪。同时为了提高鱼苗的游动性,每日用树枝拖塘1~2次。每天早上还要注意观察鱼苗有没浮头现象,如有就应回注新水,待没有浮头现象后再分塘降低密度,一般每亩放10...阅读详情
-
1、鱼苗暂养与乌仔培育鱼苗暂养,暂养是为了让鱼苗长大一些、健壮一些,待体色变黑、平游自如后,便于下一步倒换场所进行进一步培养。刚出膜的鱼苗很小,带一个很圆的卵黄,很快地就沉到水底,尾部快速地颤动着,口还没张开,不可能马上下池塘培育,需要在孵化池(缸)中继续暂养4~5d。观察发现,鱼苗出膜后2~3d可以摄食小型轮虫,这时应及时到饵料培养池或其它池塘,用180~200目筛绢捞取轮虫投喂,投饵密度达到10~50个/ml轮虫,相当于一两滴水有1个。乌仔培育,将暂养后鱼苗再经20d左右时间培养,即可成为2~2.5n...阅读详情
-
笔者在长期的鱼病防治过程中,经常遇到渔农由于送检的病鱼样品不合适而跑了冤枉路、花了冤枉钱,有时还失去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下面就怎样送检病鱼样品做一简单介绍,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送检前的准备工作1.记录鱼塘发病情况。技术人员诊断鱼病、选择治疗方案时,一般都需要掌握发病鱼塘的一些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发病时间、发病数、死亡数、前期药物治疗情况、饲料情况、鱼塘周围环境等,以便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法。为了防止遗漏,最好用书面材料连同采集的样品一同送到鱼病防治部门,以供技术人员参考。2.送检人员。笔者在诊治鱼病时,经...阅读详情
-
1、加足池水。成鱼养殖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至2米,使鱼类生活在活动空间大、溶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的良好生态环境中。2、投足饲料。草鱼、鲫鱼、鲤鱼等吃食性鱼类的粪便肥水带动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生长。要看天、看水、看鱼,灵活掌握投喂量和施肥量,遵循“量少次多,勤投勤施”的原则,让鱼吃饱吃好。3、控防病源。秋天温度比较适中,病源微生物容易滋生,也是鱼病的多发季节。每天要将池塘中的残饵和杂物捞出,并根据天气和鱼类活动的情况及时加注新水。对于秋天水质较肥的池塘,应随时巡塘,注...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