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幼蛙在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个体长到50~100克之后,就可进入成蛙养殖。一、成蛙池的选择与设计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力大为提高。因此,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牛蛙的饲养对水的需要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成蛙的后腿发达有力,不仅善于跳跃,还会掘土打洞,爬墙上树。因此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养蛙池,都要有防逃设施。牛蛙之善于跳跃,是基于站在可供用力的陆地或其他硬物...阅读详情
-
1、选择场地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2、建造蛙池以每100m2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m,筛绢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cm,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径10―12cm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阅读详情
-
为了集中提前产卵,提早出苗,提高经济效益,须进行牛蛙的人工繁殖,各水产专业刊物对牛蛙的人工繁殖技术介绍较多,但对牛蛙人工催产方面的技术介绍却是蜻蜓点水,零星报道。笔者从事牛蛙人工催产方面的工作多年,现将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1、天气的选择 选择天气稳晴、气压高,水温稳定在18℃以上的条件下进行。2、催产亲蛙的选择 选择体质健壮活泼,无病无伤,体重400克以上,1―2冬龄,第一至第二次产卵的亲蛙最好,使用两年后全部淘汰。雌蛙要求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泄殖孔轻度开放,雄蛙要求下颌皮肤金黄色,前肢粗壮,婚瘤明显。...阅读详情
-
病因:此病由细菌感染所致,嗜水气单胞菌是主要病原之一。病症:主要表现在后肢红肿,皮下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充血红肿,并发多种炎症溃烂。病蛙不愿活动和摄食。防治:1)控制放养密度,常换水,并定期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或“鱼用博灭”消毒池水,保持水质清新、良好;2)发现病蛙,及早隔离治疗,用2ppm“药浴博灭”浸浴20分钟,连续2~3天,同时塘水也配合泼洒“鱼用博灭”,饲料添加“蛙必康”或“农福4型”,每天一次,连用3~5天。...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