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雏鹧鸪的培育是饲养鹧鸪中的一项极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雏鹧鸪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鹧鸪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提高雏鹧鸪的成活率就成了每个养殖者.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据多年的育雏实践,总结了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育雏前的准备1、确定育雏方式购进雏鸪前,必须确定育雏方式(即笼养还是平养),然后根据计划饲养数,安排好育雏舍。2、房舍和设备的准备育雏舍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又可根据需要通风,不能漏雨,地面干燥、可防鼠。全面检查房舍是否漏雨、门窗是否严密,四周是否有鼠洞,门窗必须加铁丝网,预防鹧鸪飞出房外,并准...阅读详情
-
某养殖户饲养的鹧鸪中,约有800羽5~7周龄的小鹧鸪暴发球虫病。主要表现为羽毛蓬松、翅膀下垂、食欲差,排黄色或黄褐色稀便,喜在光线较暗的墙角挤堆打垛,并很快死亡,死亡率达75%。经诊断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现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7月10日早上第一批鹧鸪(7周龄)栏内死亡20余羽,饲养员以为是打垛压死的,没在意;第2~3天各死亡60余羽。第4天我去诊治时,小鹧鸪死亡已由第一批蔓延到第二批栏内,第三批小鹧鸪也有少数精神不振,当天又死亡80余羽。从发病到病情得到控制,前后共死亡小鹧鸪600余...阅读详情
-
1育成期限制饲养1.1育成期限制饲养的原因鹧鸪70日至120日龄是生长最快的阶段,若不限制饲养,不仅饲料消耗多,而且体重会过大过肥,性成熟早,产小蛋的比例大,要达到标准蛋重的时间长,产蛋高峰不高,且不持久,还可能造成难产,导致产蛋量降低,繁殖机能下降,受精率降低。正确的限制饲养既能提高产蛋量,又能节省饲料,是种鹧鸪培育成败的关键。1.2限制饲养的方法因为鹧鸪有好斗的野性,易产生啄癖,所以限制饲养最好采取限制饲料质量的方法,让其自由采食,减少啄癖的产生。一般采用低能量低蛋白的饲料饲养。育成期饲料的营养水平是...阅读详情
-
养殖鹧鸪成功的关键在于育雏,育雏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殖效益。鹧鸪育雏阶段必须针对雏鸪的生活习性严格加强管理,具体要抓好以下九个环节:1.温度:温度是影响育雏成败的重要因素。育雏温度应随周龄增加而逐步降低。一般来说,刚出壳至1周龄,温度为34--35℃,以后每周降低1--2℃,直至温度保持在20--22℃。2.湿度:控制育雏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一般雏鸪舍内相对湿度要求第1周保持60%--70%,第2周保持60%--65%,第3周保持55%--60%。3.通风;雏鸪饲养密度大,加之代谢旺盛,呼吸快,所以在保...阅读详情
-
雏鹧鸪最迟于9周龄转人育成舍,可实行平养、网养与笼养,为防治黑头病、球虫病及寄生虫病,建议实行网养与笼养。鉴于鹤鹧鸪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在舍外设置飞翔栏。饲养密度:4~6周龄每只占0.03米2,或35只/米2,6~10周龄每只0.06米2,或15只/米2。光照为每昼夜14~16小时(低强度),采用0.5~1瓦/米2。红光效果好。每天喂料3~4次,饮水不可中断,注意环境卫生,加强观察护理。对于肉用仔鸽,从一开始到上市固定光照20个小时,至16周龄时可达到成年体重的92%,公仔鸽达到0.6千克,母仔鸽平均0....阅读详情
-
鸡白痢杆菌病是鸡群中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性疫病,近几年来在我市的珍禽饲养中时有发生,对生产危害较大。我市一个体鹧鸪饲养场,雏鹧鸪从第5~15天龄期间发生白痢杆菌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汕头市某珍禽养殖专业场,饲养美国鹧鸪,常年在产母鹧鸪达0.2万只以上,年出栏肉鹧鸪达3.0万只以上,生产一直较正常。该场某一批雏鹧鸪在第5~15天龄期间发生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疫病,发病雏禽大约占总雏禽数的45%,病死率约22%,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疗效不佳。2临床症状种鹧鸪生长发育情况表现正常,母禽产蛋...阅读详情
-
( 1 )混饲给药法:是鹧鸪疾病防治经常使用的方法。将药混合在饲料中搅拌均匀即可。但少量药物很难和大量的饲料混合均匀,可先将药物和一种饲料或一定量的配合饲料混合均匀,然后再和较大量的饲料混合搅拌,逐级增大混合的饲料量,直至最后混合搅拌均匀。注意事项: ① 药物与饲料的混合一定要做到均匀,才能保证每只鹧鸪都能吃到规定量的药物。否则,因搅拌分布不均匀,会造成药量不均匀,有的则因食药量过大而中毒。 ② 要根据药物的用量和鹧鸪的数量,精确计算好应该投放药物的总量。 ③注意饲料中其他添加成分同药物的拮抗关系,...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