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南瓜青霉病的防治
    2025-02-28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仅见为害贮藏期南瓜果实。初在瓜面上产生水渍状圆形或不整形病斑,后变浅褐色,并在病斑表面长出白色霉状物,由白色至灰白色菌丝组成绒毛状大斑,大小70×56毫米,后在霉斑中央长出灰绿色不规则形霉状物,大小12×7~8毫米,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病斑深入瓜肉,致部分或全瓜腐烂。剖开病瓜可见青霉菌已充满整个果肉。【病因】病原菌一般腐生于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为害,也可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染。青霉病病菌发育适温18~2...阅读详情
  • 佛手瓜霜霉病的防治
    2025-02-27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在寒冷地区,病菌可在温室或大棚活体植株上存活,从温室或大棚向露地植株传播侵染,至于能否以卵孢子在土中存活越冬尚不明确。在温暖地区,田间周年都有瓜类寄主存在,病菌可以孢子囊借风雨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病菌萌发温限4~32℃,以15~19℃为最适,低温阴雨易诱发本病。华南、云南5~6月及9月发生,北京、内蒙古7~10月发生,一般为害较轻,看来佛手瓜对霜霉病抗性较强,但在北方或反季节栽培时,要考虑进行防治。【病因】(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地下害虫、线虫多...阅读详情
  • 佛手瓜蔓枯病的防治
    2025-02-27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棚室或室内栽培易发病。主要为害蔓、果和叶片。蔓染病影响较大,蔓上初生褐色长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茵子实体。病情严重后引致蔓枯,致病部以上蔓果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可引起茎蔓死亡,果实萎缩。【病因】北方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春靠灌溉水、雨水传播蔓延,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南方可在病部辗转传播蔓延。北方引种或在棚室或反季节栽培的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差,生长势弱发病重。【防治方法】(1)北方与非...阅读详情
  • 佛手瓜白粉病的防治
    2025-02-27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南方露地栽培时有发生,北方主要发生在棚室或露地或反季节栽培条件下。主要为害叶片。叶面初生白色小粉斑,后逐渐扩展融合,严重时整个叶面覆一层白色粉霉状物,持续一段时间后,致叶缘上卷,叶片逐渐干枯死亡。叶柄和茎蔓均可染病,症状与叶片相似。【病因】白粉病菌可在月季花或大棚及温室的瓜类作物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田间再侵染主要是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由于此菌繁殖速度很快,易导致流行。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低湿可萌...阅读详情
  • 夏播秋番茄病虫害防治
    2025-02-28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夏播秋番茄的生产以其产量高、效益高、品质优而被京郊广大菜农所接受。但是目前秋棚番茄的病毒病、芽枯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顺义、通州、大兴等主产区,在今年气温较高的条件下育苗,普遍存在着这一问题,因此提出如下管理方法和防治措施。一、病毒病【症状】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僵化。【病因】高温、干旱是发病的首要条件。病毒病适宜的发病温度在38—43摄氏度之间,低于35摄氏度或高于45...阅读详情
  • 西红柿猝倒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发生在真叶未展开之前,茎基部缢缩、变成线状,子叶还未萎蔫呈绿色时就迅速倒伏。苗床湿度大时还可见到苗床土表面及倒伏的苗上长出白色棉絮状物。【病因】病菌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春季条件适宜时,病苗上可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粪肥、农具、种子传播。幼苗多在床温较低时发病,土温15~16℃时病菌繁殖速度很快。苗床土壤高湿极易诱发此病,浇水后积水窝或棚顶滴水处,往往最先形成发病中心。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纤细、徒长、抗病力下降,也易发病。幼苗子叶中养分快...阅读详情
  • 马铃薯早死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发病初期由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由黄变褐干枯,但不卷曲,直到全部复叶枯死,不脱落。根茎染病初症状不明显,当叶片黄化后,剖开根茎处维管束已褐变,后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褐色。块茎染病始于脐部,维管束变浅褐色至褐色,纵切病薯可见八”字半圆形变色环。【病因】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菌丝、菌核60℃经10分钟致死。一般气温低,种薯块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由伤口侵入。从播种到开花,日均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且重;此间气候温暖,雨...阅读详情
  • 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病因】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带菌的病薯上越冬。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田间湿度大、土温高于28℃或重茬地、低洼地易发病。【防治方法】(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3)必要时浇灌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300倍液。...阅读详情
  • 马铃薯叶枯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蔓,多是生长中后期下部衰老叶片先发病。叶片染病,从靠近叶缘或叶尖处开始,初期形成绿褐色坏死斑点,后逐渐发展成近圆形至V字形灰褐色至红褐色大型坏死斑,具不明显轮纹,病斑外缘常褪绿黄化,最后致病叶坏死枯焦,有时可在病斑上产生少许暗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茎蔓染病,形成不定形灰褐色坏死斑,后期在病部可产生褐色小粒点。【病因】此病由真菌半知菌广生亚大茎点菌Macrophomina phaseoli (Maubl.) Ashby侵染引起。病菌以...阅读详情
  • 马铃薯白绢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薯块上密生白色丝状菌丝,并有棕褐色圆形菜籽状小菌核,切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病因】菌丝不耐干燥,发育适温32~33℃,最高40℃,最低8℃,耐酸碱度范围pH1.9~8.4,最适pH5.9。在田间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南方六、七月高温潮湿,马铃薯地湿度大或栽植过密,行间通风透光不良,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连作地发病重。【防治方法】(1)发病重的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进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2)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