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马铃薯炭疽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马铃薯染病后早期叶色变淡,顶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从地面至薯块的皮层组织腐朽,易剥落,侧根局部变褐,须很坏死,病株易拔出。茎部染病生许多灰色小粒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粒状菌核。【病因】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种子里或病残体上越冬,借雨水飞溅传播,经伤口或直接侵入。高温、高湿发病重。【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残体。(2)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嘧菌脂悬浮剂1500倍液、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阅读详情
  • 甘薯黑疤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生育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侵害薯苗、薯块,不为害绿色部位。薯苗染病茎基白色部位产生黑色近圆形稍凹陷斑,后茎腐烂,植株枯死,病部产生霉层。薯块染病初呈黑色小圆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轮廓明显略凹陷的黑绿色病疤,病疤上初生灰色霉状物,后生黑色刺毛状物,病薯具苦味,贮藏期可继续蔓延,造成烂窖。【病因】病菌以厚垣孢子或子囊孢子在贮藏窖或苗床及大田的土壤中越冬,也有的以菌丝体附在种薯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薯块中越冬,成为翌年及第3年的初侵染源。病菌能直接侵入幼苗根基,也可从薯块上伤口、...阅读详情
  • 甘薯叶斑病的防治
    2025-04-17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呈红褐色,后转灰白色至灰色,边缘稍隆起,斑面上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斑密布或连合,致叶片局部或全部干枯。【病因】中国北方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散出分生孢子传播蔓延。在中国南方,周年种植甘薯的温暖地区,病菌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发病条件长期遇雨水频繁,空气和田间湿度大或植地低洼积水,易发病。【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2)重病地避免连...阅读详情
  • 甘薯紫纹羽病的防治
    2025-04-18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发生在大田期,为害块根或其它地下部位。病株表现萎黄,块根、茎基的外表生有病原菌的菌丝,白色或紫褐色,似蛛网状,病症明显。块根由下向上,从外向内腐烂,后仅残留外壳,须根染病的皮层易脱落。【病因】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阅读详情
  • 甘薯疮痂病的防治
    2025-04-19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叶片染病叶变形卷曲。芽、薯块染病芽卷缩,薯块表面产生暗褐色至灰褐色小点或于斑,干燥时疮痂易脱落,残留疹状斑或疤痕,造成病斑附近的根系生长受抑,健部继续生长致根变形,发病早的受害重。【病因】病菌以菌丝体在种薯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薯和土壤均可传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由皮孔或伤口侵入,当块茎表面形成木栓化组织后则难于侵入。发病条件气温25~28℃,连续降雨易发病。【防治方法】(1)实行4~6年轮作。(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多施绿肥等有机肥料或施...阅读详情
  • 甘薯枯萎病的防治
    2025-04-20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茎蔓和薯块。苗期染病主茎基部叶片先变黄,茎基部膨大纵向开裂,露出髓部,横剖可见维管束变为黑褐色,裂开处呈纤维状。薯块染病薯蒂部呈腐烂状,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点,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后脱落,最后全蔓干枯而死,临近收获期病薯表面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浅褐色斑,比黑疤病更浅,贮藏期病部四周水分丧失,呈干瘪状。【病因】土温27~30℃,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利于该病流行。连作地、砂地或砂壤土发病重。【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南京92、潮汕白、台城薯、金山...阅读详情
  • 山药炭疽病的防治
    2025-04-21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及藤茎。叶片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褐色至黑褐色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的大斑,病斑中间为灰褐至灰白色,有轮纹,有黑色小粒点。藤茎上病斑黑褐色,略凹陷,危害严重时叶片早落,藤茎枯死。【病因】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在病组织内越冬,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发病重。【防治方法】(1)发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2)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3)采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松土...阅读详情
  • 山药镰孢褐腐病的防治
    2025-04-21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薯蓣镰孢褐腐病又称褐色腐败病。是薯蓣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初地下部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收获时常可见到。幼薯染病现腐坏状不规则褐色斑或出现畸形,稍有腐烂后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薯块褐变的部分常较外部病斑大且深。【病因】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带菌的肥料、种子和病土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部上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传播蔓延。植地连作或低洼、排水不良、土质过于粘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皆易诱发本病。【防治方法】(1)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早烧毁,并深翻晒...阅读详情
  • 辣椒褐腐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花器和果实。花器染病后变褐腐烂,脱落或掉在枝上。果实染病,变褐软腐,果梗呈灰白色或褐色,病组织逐渐失水干枯,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白色至灰白色茸毛状物,顶生黑色大头针状球状体,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因】Choanephora manshurica(Saito. et Nagamoto)Tai 称茄笄霉,属接合菌亚门真菌。大小孢子囊都产生,多生在同一菌丝上,大孢子囊生在直立不分枝的孢囊梗顶端;分生孢子梗直立;主轴顶端呈双叉状分枝,孢子囊直径30~60微米,孢囊孢子两...阅读详情
  • 辣椒霜霉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辣椒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嫩茎。叶片染病病斑略呈浅绿色,不规则,叶背有稀疏的白色薄霉层,病叶变脆较厚,稍向上卷,后期叶易脱落。叶柄、嫩茎染病呈褐色水渍状,病部也现白色稀疏的霉层。该病田间症状与白粉病近似,必要时需镜检病原鉴别。【病因】病菌以卵孢子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经多次再侵染形成该病流行。一般雨季气温20~24℃发病重。【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地留种。(2)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3)清洁田园,病残体集中烧毁,...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