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近几年,在平菇生产中发生了一种严重的新病害,这种病害大部分发生在第一茬菇采收后,也有少数发生在二、三茬菇后。病害初发时,平菇培养料表面长出少量白色小点,呈瘤状,很象未分化的平菇子实体原基,逐渐长大连成一片,后期变成褐色,该病传染性强,一旦发生,不再正常出菇,养殖人员称这种病叫白疙瘩病”,。【病因】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种病曾在日本香菇原木上发生过,名叫大钮扣菇”,菌丝呈白色,无光泽,白须状,用肉眼观察很象平菇菌丝,繁殖时有股难闻的气味,它是一种寄生菌...阅读详情
-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表现为:①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斑驳,叶片成熟后叶小,皱缩,边缘卷曲。果实上表现为瓜条出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斑。②皱叶型:多出现在成株期,叶片出现皱缩,病部出现隆起绿黄相间斑驳,叶片边缘难于开展,同时叶片变厚、叶色变浓。③蕨叶型:南瓜植株生长点新叶变成蕨叶,成鸡爪状。果实受害后果面出现凹凸不平、颜色不一致的色斑,而且果实膨大不正常。【病因】此病由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和烟草环斑病毒(TRSV) 等多种病毒侵染所致。气温在24~28℃时...阅读详情
-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芽顶端出现褐色病斑,呈立枯状。凋谢的雌花基部出现暗褐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果实呈僵果状。茎上形成茶褐色病斑,不久后出现黑色小粒点,顶端枯萎。【病因】 除南瓜外,还侵染西瓜、网纹甜瓜和黄瓜等葫芦科作物。病菌在病斑上生成小黑粒(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同病株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由此飞散出孢子形成侵染源。病原菌的生育适温为20~30℃,pH值3.4~9.0时生长。【防治方法】高温多雨或湿润的环境下病情蔓延迅猛。通风、光照不良的地块及生长不旺的地块易发病。防治对策...阅读详情
-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浸染南瓜叶片,开始表现为原形水浸状小褐斑,逐渐扩大成近圆形褐色斑,中间颜色浅,四周较深,严重时叶片枯死。【病因】该病多发生在南瓜幼苗后期,叶片自下而上蔓延。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防治方法】①轮作 与非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②种子消毒 使用无病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再催芽、播种。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混杀硫悬浮剂 500~6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等药剂,每5~7天 1次,连续防治2~...阅读详情
-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两年1代,以幼虫越冬。成虫6-7月羽化,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产于树皮裂缝或植株根部,孵化后幼虫在边材部蛀成不规则的隧道越冬,翌年隧道加宽。再次越冬,第三年5月中旬幼虫老熟,在羽化孔附近或树干周围的土壤里化蛹,蛹期2-6周。孵化后的幼虫,30-50条蛀入树皮和木质部之间,从较大的洞孔里向外排粪便,出现流胶和流水现象。高温的夏季,受害处开始腐烂,并流出带有腥味的白沫。【病因】2~3年1代,以幼龄幼虫在树干内及末龄幼虫在附近土壤内结茧越冬。5月~7月发生,产卵于树皮缝或伤...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