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蘑菇对环境的反应较为敏感,不良的栽培环境,会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蘑菇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菌丝徒长、硬开伞、薄皮早开伞或出现地蕾菇、空根白心菇等。现介绍如下:菌丝徒长症状:菇床覆土调水以后,蘑菇绒毛菌丝会持续不断地往细土表面生长,严重时会形成一种细密的、不透水的菌被,从而推迟出菇时间,降低蘑菇的产量。发生原因:多是由于土层调水较轻、较快,菇房温度超过22摄氏度、湿度超过90%、通风不良所造成。预防措施:1、尽量不用气生菌丝生长过于旺盛、过于浓密的菌种。2、覆土后,...阅读详情
-
目前,秀珍菇在我市栽培面积已超过5000万包,是我市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栽培前景与效益良好。秀珍菇栽培通过冷库低温处理,可进行周年栽培。但由于季节、品种、培养基、温度处理和水分控制不当等原因,常造成不出菇或菇蕾死亡等现象,我们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究与总结,供同行参考。1品种选择目前我市主栽品种是罗源从台湾引进的秀珍菇系列品种,如秀57、秀珍菇1、2、3号等。其栽培特性与产品品质均有一定的差异,栽培者应根据市场需要,引种适宜的品种。一般要选可适宜冷库处理出菇、单生菇多、转潮快及品质好的品种...阅读详情
-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是一种人工驯化的野生菌种,近年来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其菇味清香,肉质脆嫩,适口性好,产量高,售价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其鲜品保存时间短,不易贮藏,如不及时鲜销将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保证经济效益不受损失,现介绍大球盖菇的盐渍加工及干品加工技术。一、大球盖菇的盐渍加工1、采收。用于盐渍外销的大球盖菇的菇体应在6~7成熟,即菌盖呈钟形,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用竹片刮去菇脚泥沙,清洗干净。2、杀青。将清洗干净的大球盖菇的菇体放入5%食盐沸水中杀青煮沸8~12min,具体煮制时间应视菇体大小而...阅读详情
-
杭州市去年向社会公开征集的科技发展计划种子种苗专项,有了新突破:“小白菇品种驯化改良与示范”取得成功,日前通过了专家验收。杭州市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培训,在西湖、萧山、建德、丽水、安吉及安徽、贵州等地,两年累计示范推广华白1058小白菇300万袋,新增产值1020万元,新增利润100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种质资源,是该公司菌种生产人员1985年从庆元县张村乡海拔900多米的山林里采集到的野生小白菇种,状为圆孢贝形侧耳,是当时在我国发现的一个新菌种。经不断人工驯化改良,终于成为品质好、产量...阅读详情
-
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不能像平菇那样可直接出菇,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可能出菇,该后熟期往往成为不少菇农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根据菌丝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约需30~60天不等,个别菌株甚至长达80天左右,生产安排上极不方便,而且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采用短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人工调控措施,可大大缩短其后熟期,其基本做法是:先将温度调至30℃左右,使其菌丝充分发育,然后降低温度,如将菌袋移入低温冷库就是很现实的做法,在0℃~10℃环境中维持15天左右,令菌丝体在相对不适条件下形成自我保护,从而加速其“...阅读详情
-
辽宁省凤城大业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是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的食用菌教学、科研基地。两年来利用塑料日光温室,采用新方法栽培白灵菇,使白灵菇的生物学转化率由过去的30%~40%上升为60%~70%,产量几乎翻了一翻,经济效益增加近1倍。现将其高产栽培新方法介绍如下。1区别1.1过去白灵菇栽培只出1潮菇,这是生物学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采用新的栽培方法之后,现在出菇潮数至少2潮或3潮。头潮菇采用地上菌袋单行墙式摆放立体出菇方法。2、3潮菇采用菌袋脱袋以后竖直埋在地下畦床内的畦式出菇方法。这是提高白灵菇产量的主要做法。1...阅读详情
-
平菇栽培过程中,多种栽培方式均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杂菌污染,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更为严重。轻则影响产量和收入,重则导致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很多生产者遇到这种情况都束手无策,大量施用杀菌药物防治,但收效甚微,反而增加成本,甚至导致药害的发生,损失更重。根据各种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木霉、曲霉、根霉、白霉、红色链孢霉等好氧、耐高温高湿的生活习性,可采取下述不需药物投资,原料可就地取材,操作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一、平菇大床栽培防治杂菌方法大床栽培平菇导致的污染有多种原因,首先应针对不同情况找到...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