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纵观夏、秋,全国大部分地区一直接续高温少雨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带来极大影响,尤其对食用菌的生产造成了严重打击。食用菌种植受高温影响,一些杂菌喜高温而趁机而入,而很多菇农因为忽视防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现应菇农朋友的要求,在此重点探讨疣孢霉的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力争让更多的菇农朋友重视其危害性而及早防治。1、危害性:疣孢霉病又称湿泡病、白腐病。属于真菌的一个种类,它不仅危害蘑菇,也危害草菇、平菇、香菇、银耳、灵芝等大部分品种的食用菌。它被菌界专家称为食用菌种植上除木霉之外的第二大污染菌,极其顽固,很...阅读详情
-
制作一种好的菇类培养料是关键,可以选择无霉变的玉米芯等粉碎成蚕豆粒大小,按玉米芯80%、米糠12%、玉米粉4%、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2%、,称取所需要的各种原料,为了提高其营养价值可以加入发酵剂类,如金宝贝发酵剂5%左右,提高发酵质量,充分混合,加水拌匀,含水量为65%,即用手握培养料,中度用力时指缝见水但不滴下为宜。物料充分吸水后,将配好的料堆成高1~1.2m、宽1.5m、长度不限的料堆,用直径5cm左右的木棒打通气孔,孔距为40cm,深至堆底。然后用塑料以及草帘等遮盖物将物料盖严,当堆内中心料...阅读详情
-
双孢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交易量最大的菇种之一,其总量居于食用菌之首,河北、山东等地已形成了产业化生产。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来双孢菇的出口量大幅度减少,加之国内市场的认知度和承载力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菇贱伤农现象的发生。但作为国际性食用菌品种,双孢菇的地位不可动摇,希望栽培区菇农不要因暂时的困难失去信心,仍应从技术入手,提高栽培生产的科学性,把产量搞上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为此,本报特邀请研究员撰写文章,以提高广大双孢菇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1.双孢菇基料的处理原则:营养均衡、科...阅读详情
-
把经过室外前发酵的培养料搬运至室内,通过人工控温和控气,使培养料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消毒和发酵,进一步提高培养料的专一性和选择性,使培养料发酵成为更适宜于蘑菇生长的培养基质的过程称为室内后发酵。①原理:后发酵是一个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各种类型嗜热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堆肥理化性状发生变化。后发酵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堆温上升至57~60℃,保持6~8小时,这一阶段称为巴氏消毒,其作用一是高温下将大部分的病原性真菌的酶纯热化,特别是呼吸酶变化致死;二是高温使一些害虫(卵、幼虫、成虫)的蛋白质受热变性凝...阅读详情
-
在糖蔗田搭临时菇房生产市场紧俏的蘑菇,既节约生产成本,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可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收益,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技术。2003年遵义市汇川区科委在蔗田套种蘑菇,每亩蘑菇产值6,324元,除去成本,纯收入3,124.8元;糖蔗产值828.24元,除去成本,纯收入496.48元。蔗、菇合计每亩总产值6,612.92元,总纯收入2,372.88元。(一)蔗田栽培蘑菇的条件1、在蔗田内搭建棚床。2、套种田的糖蔗种,应选择高产、高糖迟熟品种,并要选择灌溉方便,土地较肥的沙壤土,使蔗秆前期生长快。3、糖蔗播种...阅读详情
-
一、白灵菇属中温偏低型品种,对温度极为敏感,其菌丝适应温度范围较宽,可在4℃~37℃的温度下生存,但其生长期温度以23℃~28℃为宜,菌丝后熟温度要求在5℃~30℃,出菇温度范围为0℃~25℃,但生长前期的菇蕾阶段温度以8℃~13℃为宜,后期幼菇生长温度以15℃为宜。从中不难看出,白灵菇子实体生长要求温度先低后高。二、白灵菇的另一特点是菌丝生长需要相当长的后熟阶段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即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不能像平菇那样直接出菇,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能出菇。根据菌株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需60天左右,...阅读详情
-
一、白灵菇属中温偏低型品种,对温度极为敏感,其菌丝适应温度范围较宽,可在4℃~37℃的温度下生存,但其生长期温度以23℃~28℃为宜,菌丝后熟温度要求在5℃~30℃,出菇温度范围为0℃~25℃,但生长前期的菇蕾阶段温度以8℃~13℃为宜,后期幼菇生长温度以15℃为宜。从中不难看出,白灵菇子实体生长要求温度先低后高。二、白灵菇的另一特点是菌丝生长需要相当长的后熟阶段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即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不能像平菇那样直接出菇,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能出菇。根据菌株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需60天左右,...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