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多年来,我一直栽培猴头菇,在培植过程中发现有的猴头菇会出现畸形,总结其原因及预防办法如下:1光秃无刺菇菇体呈簇状分枝,个体肥大,表面皱缩粗糙,无刺毛,肉质松脆,略呈黄色或褐色,香味正常。1.1发生原因主要是温度偏高,湿度偏低,常在25℃温度条件下子实体蒸发量过大,而湿度又没及时跟上,造成不长刺毛而形成光秃菇。1.2预防措施注意控温保湿。当气温超过25℃时,野外菇床栽培的应早、晚揭开盖膜通风,白天把两头盖膜打开,使其透气;畦沟灌水降低地温,空间喷洒雾化水增加湿度,保持在90%以上,并加厚阴棚遮盖,减少阳光透...阅读详情
-
一、科学合理配置培养料使碳氮比达到28―30:1,并认真做好堆制工作;二、应选择优质菌种,及时淘汰老化污染的菌种;创造适宜菌丝生长发育的条件,,严防高温培养;三、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根据气温调节棚温,加强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现象;四、注意菇棚经常通风换气(―般每天2―3次),气温高时应在早晚或夜间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五、看菇用水,避免大水将菇淹死;六、覆土后应合理调控温度,保持土层适宜的湿度,促进菌丝向覆土层生长,并使其尽快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让子实体形的成部位在粗土层与细土层之间,...阅读详情
-
传统的双孢菇种植模式,一般为每年一批,以山东为例,一般于9月上中旬播种,翌年5月底清棚,需时长达9个月之多,从占用菇棚、占用劳动力等方面考虑,均是不合算的。打破常规,在同一菇棚中实现一年两作,一个生产年度内投料2批,在提高菇棚复种指数的基础上,可以同步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1.菇棚处理:将菇棚改建为日光增温(冬暖式)棚,有投资实力的可修建标准菇棚,并配置水温空调,即可实现11月以后的低温和3月份以后的偏高温时段均正常出菇的目的。对菇棚使用百病去无踪等药物进行彻底的消杀处理后,在进料播种前5天左右,向棚内灌水...阅读详情
-
一、用水方法蘑菇需要水,没有水就没有蘑菇,但蘑菇又怕水,水多了又会伤害菌丝,造成蘑菇减产。用水方法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各不相同。1、培养料堆制期用水应掌握先湿后干的原则。建堆期禾草越湿越好,初期湿透是不会预湿过头的。在堆制过程中,水分会被逐渐消耗掉。因此它是培养料发酵好坏的用水关键。预堆翻料采用调“水”、看“水”是指没有湿透禾草而采取的补救措施。2、播种期用水播种期培养料含水量应以适当偏干(约60%)为原则,这指密封、保湿条件较好而言,还应看菌种质量菇房结构及天气情况等等,相应有所变化。保湿比较差的大棚应适当...阅读详情
-
一、形态特征。双孢蘑菇又名洋蘑菇,属蘑菇科,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直径5-12厘米,初期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白色近光滑,干时淡黄色。菌柄长4.5-9厘米,粗1.5-3.5厘米,白色光滑,有时具丝光,近圆柱形,内部实至松软。菌环单层,膜质,生菌柄的中部易脱落,孢子褐色,椭圆形光滑,一般在担子上生两个孢子,主要生于富含腐殖质的粪草发酵物上。二、栽培技术1、蘑菇房的建造。在空闲地上依地块大小和栽培需要可建造大小不同的菇房,先从中间挖1.5-2尺深,1.5尺宽的人行道,两边各留一米宽的菇床,上边用竹片或...阅读详情
-
杏鲍菇又称刺芹侧耳,雪茸,是近年来引入我国栽培的一种珍贵食用菌。其菌肉肥厚,菌柄和菌盖脆嫩,味道鲜美,被称为“平菇王”。1.栽培季节杏鲍菇属中温偏低的菇类,一年可生产两季,在春季、秋季出菇,即1月-2月或8月-9月生产菌袋,2月-4月或9月-12月出菇。2.菌袋制作(1)培养料配方及配制。配方一:杂木屑73%,麸皮25%,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65。配方二:棉籽壳88%,麸皮10%,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65%。将配料混合拌匀制成培养料。(2)装袋、灭菌、接种和培养。将培养料按要求...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