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室外养菌、室外地摆、室外出耳的黑木耳地栽技术,经过刘永昶多年努力,今年在辽宁省宾县糖坊镇吉源村务本屯大面积试验成功,每亩地收干耳400~500公斤。由于利用段木生产黑木耳,糖坊镇已毁坏了大量的林木,有识之士呼吁尽快推广木屑栽培黑木耳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现任辽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高级家农艺师的刘永昶用木屑作为培养料,进行了大面积地栽黑木耳试验。他把直径为17厘米、高度为33厘米的特制塑料袋装了1.1公斤培养料,灭菌后在室外养菌,待菌丝体形成后,采用草帘遮光出耳。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阅读详情
-
室内培养菌丝,院内挖沟吊袋栽培黑木耳,更接近了黑木耳自然生长的环境条件,开创了庭院经济的新路子,栽培技术如下:1、配料:培养料的配比是:棉籽皮73%,玉米芯20%,麦麸5%,石膏粉1%,白糖1%,也可根据当地资源,使用其他配方。将原种接入塑料袋内的培养料中,直接生产黑木耳,拌料、装袋、灭菌、接种以及在室内培养菌丝,与常规做法一样,一般培养45天,菌丝布满全袋,转入出耳阶段。2、准备:院内挖1米宽,1.3米深的地沟,沟长和数目依院落而定,沟两端挖出向两边延伸的漫坡,沟上横架木棍,或顺沟拉几道铁丝,供吊袋用...阅读详情
-
蛇眼病,无论保护地还是露地种植的木耳菜,均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是木耳菜的重要病害。一、症状识别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开始病斑呈紫褐色,后来病斑发展为圆形或近圆形,中央部分呈灰褐色或黄褐色,边缘为紫褐色,有点凹陷,成膜状,由于质薄,最后容易破裂穿孔,在病斑上长有不大明显的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病斑,失去了商品价值,不能食用。识别要点:病斑边缘为紫褐色,中间灰褐色或黄褐色,呈膜状,后期容易破裂,病斑上有不大明显的小黑点。二、发病规律1.病原菌木耳菜蛇眼病是由半知菌叶点属尾孢菌Cercosporasp.侵染引...阅读详情
-
注意看外观。看菌瓶标签与黑木耳菌种是否相符,以防错购。培养时间应在两个月以内,从接种日算,菌龄应在30――40天为宜,同时看瓶壁有无破裂或棉塞脱落等现象。注意看菌丝。菌丝洁白纯度高,绒毛粗壮、短密齐的为优质菌种。如有绿、黄、红、青、灰色菌丝,则为已感染杂菌的菌种,需淘汰。注意看耳基。瓶壁与料之间如无淡黑色耳基的为优良菌种,有少量耳基为正常菌种,如果太多,则传代次数过多,接种后虽出耳早且多,但长不大,产量较低。注意沉淀物。如果瓶壁没有或仅有浅褐色胶质物属合格菌种;如果有黄褐色液体,属老化菌种,不可购买。注意...阅读详情
-
症状菌袋,菌种瓶、段木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菌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料段木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防治1、保持耳场,耳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2、耳房、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3、出耳后每三天喷1次1%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4、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用ph10的石灰水擦洗患处,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阅读详情
-
紫木耳不仅营养丰富、食法多样,而且适应性强、产量高。用玉米芯栽培应抓好以下几条关键措施:培养料配制玉米芯含糖分较多,易发生霉烂变质,应在通风干燥处存放,使用前粉碎成豆粒大小。培养料配方:玉米芯73%,棉籽壳25%,蔗糖1%,石膏粉1%,另加水130%-140%。拌料时,应先将玉米芯和棉籽壳混合加水堆闷一夜,让其吸足水后再加毛主席其它拦匀。装袋灭菌选用规格为17×35厘米的薄膜袋,先用细线扎住一头,从另一头装料,边装边压实,以稍紧为宜,每袋可装湿料1.5公斤左右。装袋后即可上锅灭菌。一般在土蒸锅内灭菌,温度...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