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种植技术
-
20世纪70年代前期,辽宁省不少地方建造无后坡日光温室,只有山墙和后墙,不设后屋面。后墙高2.3―2.4米,用竹竿作拱杆,顶部直接担在后墙上,前屋面半拱形。夜间覆盖纸被草苫。这种温室因为不设后屋面,节省了建筑材料,降低了造价,光照充足,白天升温快,温度高,但是保温困难,夜间降温快,黄瓜不能进行越冬栽培,只能进行春提早或秋延后黄瓜栽培生产。...阅读详情
-
审定情况: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7年审定。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993年育成,亲本组合为406×407。特征特性:普通花,主侧蔓结瓜,第一雌花始于主蔓4―7节,瓜棒形,深绿色,无花纹,白刺,瘤小刺密、无棱,瓜长30―40厘米,秋季栽培瓜条偏长,单瓜重150-200克。中晚熟一代杂交种,生长势强,抗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和枯萎病。质脆、味甜。产量表现:大田生产一般667平方米产5000千克左右。栽培技术要点:①3月中旬育苗4月下旬定植,秋季大棚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直播;②施足底肥,...阅读详情
-
在生产中形成弯瓜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⑴受精不完全,仅子房一侧的卵细胞受精,导致整个瓜条发育不平衡而形成弯瓜。⑵生理弯瓜。如缺肥、干旱、低温易形成弯瓜。⑶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如遇连阴天突然放晴,高温强光引起水分、养分供应不足造成弯瓜。⑷病虫危害,如染上黑星病的瓜条就会从病斑处弯曲。⑸嫁接栽培时,接合部分少,愈合不良,养分输送不畅造成弯瓜。⑹机械弯瓜,即正在伸长的瓜条碰到叶片、卷须或吊丝等阻档造成弯瓜。防治方法:⑴生产中做好温、光、水、肥协调管理,适期追肥浇水,适当减少种植密度,提高光合作用。并加强病虫害防治...阅读详情
-
①症状缺铜时植株节间短,全株呈丛生状;幼叶小,老叶脉间出现失绿;后期叶片呈粗绿色到褐色,并出现坏死,叶片枯黄。失绿是从老叶向幼叶发展。②发生原因土壤中的铜很难移动,黏土和有机质对铜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在黏重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很容易发生缺铜现象。③防止措施每公顷施15~30kg的硫酸铜做底肥;叶面喷用硫酸铜3000~3500倍液。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种元素的缺乏症状系指单一元素缺乏时的典型症状,但实际上很难观察到这样典型的症状。这是因为黄瓜生长过程当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表现出的症状往往是综合...阅读详情
-
(1)为害习性瓜蚜又叫棉蚜,俗称蜜虫、腻虫。为世界性大害虫,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其寄主繁多,可分为越冬寄主和夏寄主。成虫和若虫均用口针吸取汁液为害。当嫩叶和生长点被害后,由于叶背被刺伤,生长缓慢,叶片卷缩,严重时卷曲成团,生长停止,甚至萎缩死亡。瓜蚜还排泄蜜露,既阻碍正常生长,又招致病菌寄生,在叶子上造成一层煤污斑。瓜蚜冬季以卵在寄主上越冬,繁殖力很强,早春和晚秋19-20d完成一代,夏季4-5d完成一代,每一雌蚜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一生可产若蚜达60-70个。若蚜蜕皮4次变为成蚜。瓜蚜远距离扩散蔓延通过有...阅读详情
-
氮过剩时容易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大量形成,使植株体发生徙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互相遮阴,影响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在温室大棚黄瓜栽培中,铵态氮过剩的情况最为多见,而且危害也普遍。下面主要介绍的是氨过剩症。①症状。幼苗生育初期,叶色退化,叶缘如烧焦状,向内侧卷曲;植株心叶叶脉间发生缺绿症,心叶以下的2~3片真叶褪色,形如烧焦状;容易形成弯瓜。②诊断要点。在幼苗生育初期,叶片迅速出现异常时,可考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化肥的颗粒沾附在叶片上造成灼伤;二是土壤当中的氨浓度过高造成的氨障害,即...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