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1.温度和湿度肉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为16~23℃,前期为20~23℃,后期为16~20℃。在此范围内,猪的增重最快,饲料转化率最。有试验表明肉猪在21℃时增重最快,饲料利用率较高。环境温度过低,猪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用于产热,以维持其体温,使日增重降低,采食量增多,从而使饲料利用率下降。实践证明,当温度降到10℃和5℃时,猪的采食量分别增加10%和20%,而日增重则下降;当肉猪处于下限临界温度以下时,每下降1℃,日增重减少11~20克,日耗料增加25~35克。在寒冷环境下,猪的呼吸道、消化道的抗病力降低,常发...阅读详情
-
从玉林市渔牧兽医局获悉,今年上半年,该市饲养生猪555.86万多头,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目前存栏生猪316.43万头,除能满足当地市民日常需求外,还外销广东、海南、云南、贵州等市场。玉林市渔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养猪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养猪业。从提供技术服务入手,很好地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从而使该市的生猪养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玉林市桂兴农牧公司现存栏二元杂母猪5000多头,比去年末增加1000多头。...阅读详情
-
春季气候多变,日夜温差比较大,另外猪只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本身抵抗力下降。如果饲养环境差、免疫工作不到位、饲养密度高、不注意气候变化,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造成猪只死亡、淘汰率增加、降低饲料报酬,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要防止春季发生猪呼吸道疾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1、作好重点疫病的免疫工作,增强猪只的抵抗力目前,养猪生产一定要做好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等病种的免疫工作。这些疫病一旦发生,除了本身带来的损失外,还会大大降低猪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使的本身不具备感染能力的一些病原体乘虚而入...阅读详情
-
不同品种和相同品种不同的生产性能的猪,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基本规律是:生产性能越好的品种,抗逆性越差,这也是一个自然规律。背膘越薄的猪,因为散热更容易,对温度的要求就更加苛刻;体表面积越大的猪(体长更长),更加容易散失热量。目前,在国内饲养的品种有:良种猪:迪卡、皮特兰、PIC、外三元。杂交猪:内三元。本地猪:土猪。相对而言,因为良种猪的生长性能比较高,他们对环境要求更高。下面简单分析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生产性能的猪,达到最佳经济性能所必需的环境温度要求。良种猪:迪卡、皮特兰、PIC、外三元。上述品种...阅读详情
-
这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但在发病季节、临床症状等各方面都大同小异,临床上很难加以区分,故放在一起叙述。【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为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为类冠状病毒。两病毒在65℃条件下10分钟左右都可杀死;在阳光下6~8小时可灭活;在阴暗环境中7~10天具有感染力。用0.5%石炭酸,在37℃下处理30分钟可杀死。康复猪排毒可长达2月,甚至可长达109天。【诊断】(1)主要发生于头年的“立冬”到第二年的“惊蛰”之间这段最寒冷的季节,故又有“寒泻”之称。(2)传播迅速,数日内可呈地方性流行,甚至构成大流行。(3)不...阅读详情
-
猪有一定的生活习性,吃料、活动、休息、睡觉,特别是40千克以下的小猪每天中午前后要有一定的玩耍、喜斗。吃了就睡是因为人们在饲料中添加了镇静剂(安眠药),猪吃后破坏了正常生理功能,麻醉而睡觉。而镇静剂对机体会起到降血压、降体温、降心跳次数的三降作用,影响正常代谢作用,并且该类药物在体内有残留,对人体有害。为此国家对饲料行业早有规定不准添加。鱼腥味浓不等于饲料中鱼粉加得多有些养猪户往往以饲料中鱼腥味大小来评定饲料中鱼粉含量多少和浓缩料质量好坏,这样的看法是不对的。当前市场上有种叫鱼腥香的添加剂,加到饲料中就...阅读详情
-
大豆磷脂的生理营养作用大豆磷脂产品的主要成分有油脂、磷脂、胆碱、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脑、神经组织、骨髓和内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大部分磷脂以脂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壁基质、细胞膜、髓鞘、线粒体和微粒体中,其作用是使非极性物质具有很高的通透性。磷脂还参与脂类的代谢,促进饲料中脂类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合成,防止脂肪肝的产生。磷脂不仅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而且改善维生素A的吸收。磷脂还参与钠离子与钾离子的活动,激活一些神经组织。磷脂与不饱和...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