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我国将积极推广自然养猪法5月22日在吉林召开的“全国自然养猪示范推广经验交流会”上表示:虽然我国自然养猪业还处起步阶段,但前景看好。程金根认为,我国养猪行业正从过去的散养阶段向规模化养殖阶段过渡,大规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而具有“无臭味、无环境污染”优点的自然养猪法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自然养猪法可以实现节水节料,符合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还可以大大节约劳动力成本。此外,自然养猪法培育出来的猪肉质量较高,属于无公害产品。他表示,通过这几年的实验,自然养猪法已经在山东、吉林等地取得了初步成效,规模也...阅读详情
-
到新畜主家后,环境、饲料、饲喂方式等均明显改变,新购仔猪处于应激状态,机体各系统出现机能紊乱,轻者十天半月不生长,重者易诱发高热、便秘、下痢等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对新购仔猪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发病率。做好进栏前的准备。在准备购进仔猪前应先将栏舍清扫干净,尤其是发生过疫病的栏舍,应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根据病原选用2%的烧碱水、5%~10%的来苏儿或10%的过氧乙酸等。购买健康的仔猪。最好购买本地产、健康状况有把握的仔猪,如从集市上和流动商贩手里购买仔猪,一定要看好是否健康无病,并索要“三证”。问明饲养...阅读详情
-
该疫苗大小猪都可使用。按标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大小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4天后即可产生免疫力,注射后免疫期可达12个月。该疫苗宜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注射前应了解当地确无疫病流行。随用随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放冷暗处,并限2小时内用完。断奶前仔猪可接种4头份疫苗,以防母源抗体干扰。...阅读详情
-
断奶是仔猪生活中的突变,如从吃母乳加饲料转变为独立采食植物性饲料为主的饲料,失去母仔共居的温暖环境,换圈,混群打架,饲料及饲喂方法突变等。一系列应激因素刺激都可能导致仔猪拉稀、掉膘、减重、死亡。断奶仔猪的管理重点要搞好“四不两细”。一、四不1.不换圈:断奶时采用“移母不移仔”的办法,即将母猪赶走,仔猪仍留在原圈饲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断奶关,舍内还保持母仔共居的温暖环境,环境温度26℃~28℃,相对湿度65%~75%。2.不混群:仔猪断奶后应尽量保持原群体不变,不要混群饲养,以免仔猪互相打架,影响吃食...阅读详情
-
某猪场一头2岁、重约300kg的大约克夏种公猪,在一段时期内出现偏食,除表现便秘外,无其它明显症状。经采取中西兽医结合疗法,取得明显疗效。经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结果,笔者认为本病是猪应激性胃肠炎。现报道于下,供同行参考。1发病情况10月初,气候突变,气温降低,该公猪表现吃食不佳。1周后,食欲明显减少,甚至停食。见此情况,饲养员喂了苹果、梨子、油炒饭、鸡蛋汤等。随着时间延长,该猪只吃上述食物。发病的特点是体温不高,病程长。发病前,饲料中麦麸含量较高,近十天未吃其它饲料,但该猪精神仍佳,...阅读详情
-
根据您的描述有可能是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症状本病以高热稽留,皮肤先发红、后发白、黄疸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多与猪瘟或蓝耳病混合感染。子猪和生长猪死亡率较高,病猪厌食,嗜睡,体温升高,贫血,黄疸,皮肤红紫,指压不退色,便秘或拉稀,尿呈浓茶色,也有的后肢麻痹,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的眼睑粘连、发绀。部分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偶见母猪乳房或外阴水肿、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病理变化剖检病死猪,可见其全身脂肪和脏器显著黄染,肝、胆、脾、淋巴结肿大,心包及胸腹积液,血液稀薄似水样。预防方法采用亚卫蝇蛆净在每...阅读详情
-
广东某猪场饲养种猪一千多头,2003年8月哺乳仔猪发生以7-9日龄整窝出现腹泻、神经症状、喘气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感染圆环病毒病(PCVll)和蓝耳病(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lmevirus,PRRSV)混合感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及流行情况2003年8月1日开始,该猪场哺乳仔猪出现腹泻、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个别发病仔猪相继死亡。经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瘟。随即应用猪瘟疫苗对所有的哺乳仔...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