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㈠派金虫病lester等(1981)报道了澳大利亚南部的黑唇鲍发生派金虫病,病原为顶复动物门的奥氏派金虫,新鲜孢子球形,直径14~18微米,具明显的壁。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直径10微米,并有许多小颗粒。病鲍的足、外套膜和闭壳肌的内部或其表面有直径1~8毫米的脓疱,呈淡黄色或褐色,柔软。脓疱内含脓汁,脓汁内有大量的孢子和白细胞。有的病鲍在血淋巴中孢子聚集成长达1毫米的褐色团块,游离于循环系统中。发病时的水温为20℃左右,盐度为30左右。无防治方法。㈡其他寄生虫病在大不列颠水体中,鲍的内脏团、外套膜和鳃中有一...阅读详情
-
为提高稻田收益,越南水产科研人员将大、小规格的银...阅读详情
-
青竹鲤是倒刺仞的俗称,在分类上属鲤科、仞亚科。刺仞鱼类可分刺仞属和倒刺仞属两种。其共同特征是:吻部不突出、口前位、下唇紧包下颌的外表;主要区别是:倒剌仞属的背鳍起点前方有一根向前平卧的侧刺,而刺仞属则无。一、刺仞属刺仞属鱼类的品种有疏斑刺仞和条纹刺仞两种。疏斑刺仞在海南岛俗称花娘、什布姆(五指山),主要分布于海南省保亭县各水系中;条纹刺仞俗称金花鲫(金花仞),分布于长江水系各流域和海南岛各水系中,是淡水中常见面的小杂鱼类,不论江、河、塘、堰、小水沟中都可见到它的踪迹。条纹刺仞只是其他肉食性鱼类的饵料,很少...阅读详情
-
红龙可人工繁殖,许多人都认为仅只是空穴来风。直到日本源源不断地自1995年度从新加坡、大马一直输入优良的红龙个体,大家才真的恍然大悟。原本在1950年以前,亚洲龙鱼广泛地分布在全东南亚各地:如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各地均有其踪迹,而且也是当地居民极重要之天然食物。生长于洁净河水之中的龙鱼,其体色的变化,如橙红、青蓝、金红、白金等色泽差异,其实来自于产地的不同,造成地方性的品种差异。从龙鱼的分布地看来,皆处于赤道周围地区,雨量与年平均温度值,皆属典型热带、亚热带气侯。所以20摄氏度以上的纯净水质,便成为...阅读详情
-
以青虾为主、鱼虾混养的池塘,不能混养掠食青虾的鲤、鲫等鱼类,也不宜放养争食厉害的鱼类,而以混养鲢、鳙、白鲫、团头鲂为宜。既可以与成鱼混养,也可和鱼种混养。每0.07公顷可放养青虾幼体10万尾左右,成活率50%左右。若与鱼种混养,则可放鲢鱼夏花4000尾,可育成10厘米以上鱼种3000多尾。与成鱼混养,可以每0.07公顷混养15厘米的鲢鱼种120尾、鳙鱼种50尾,体长5厘米的白鲫200尾,体长9厘米的团头鲂100尾。...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