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脐带炎是犊牛出生后由于脐带断端遭受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坏疽性炎症,为犊牛常见多发疾病。正常情况下,犊牛脐带在产后7天―14天干枯、坏死、脱落,脐孔形成瘢痕和上皮而封闭。由于牛的脐血管与脐孔周围组织联系不紧密,脐带断后,血管极易回缩而被羊膜包住,然而脐带断端常因消毒不好而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使脐带发炎、化脓与坏疽。1. 病因 助产时脐带不消毒或消毒不严,或因犊牛互相吸吮,致使脐带感染而发炎。饲养管理不当,外界环境不良,如运动场潮湿、泥泞,褥草更换不及时,卫生条件较差,导致脐带受感染。2. 症状 脐带炎症初期...阅读详情
-
母牛产后因失水较多,所以应在胎儿产出后喂给其温热、足量的麸皮、盐、钙稀粥15千克左右(麸皮1-2千克、食盐100-150克、碳酸钙50克),可起到暖腹、充饥、增腹压的作用,有利于胎衣的排出和母牛恢复体力。注意食盐喂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增加乳房浮肿的程度,同时喂给母牛优质、软嫩的干草1-2千克。分娩后要尽早驱使母牛站起,以减少出血,也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复位,为防子宫脱出,可牵引母牛缓行15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母牛分娩后8小时内,胎衣一般可自行脱落,若超过24小时仍不脱落时,应按胎衣滞留处理。胎衣脱...阅读详情
-
1.安静发情:母牛在发情时缺乏发情的外部表现,但其卵巢内有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卵。此类母牛应减少使役,加强饲养管理,饲喂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含量较高的全价料,注意观察,提早配种或输精。2.断续发情:母牛发情时间延长,有时可达30~90天,并呈现时断时续的发情。对此类母牛除加强饲养管理外,可注射促排卵2号、3号,在注射激素的同时进行配种或输精,可有效提高发情期受胎率。3.孕期发情:母牛在怀孕期仍有发情表现。占30%左右的怀孕母牛有假发情,尤其是怀孕3个月以内的母牛发生率较高。对于此类母牛发情,要采用看粘液、...阅读详情
-
繁殖母牛一般在春季至夏初发情配种,到秋季至冬初季节产犊。在犊牛的饲养过程中,有的开始喂草料过早,有的过晚,这都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利。那么,什么时候给犊牛开始喂草料最为适宜呢? 实践证明,犊牛到3周龄时开始喂给草料为最适宜。因为牛犊初生不久(3周龄以内),其前胃(瘤胃、网胃、瓣胃)都很小很幼嫩,不具备消化功能,也没有微生物和纤毛虫存在,只能吃乳汁进入真胃(皱胃)供吸收利用。如果这时喂给草料,会加重瘤胃、网胃、瓣胃的负担,引起发病。如果开始喂草料过晚,其胃肠长期依赖流汁的乳水,瘤胃、网胃、瓣胃得不到锻炼...阅读详情
-
虽然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热的习性,但是,由于冬季异常寒冷、气候干燥,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加之青绿饲料匮乏,极易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影响奶牛的正常生长发育。笔者认为,冬季养奶牛应严把五关”: 把好防寒保暖关 冬季,牛舍内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8℃-17℃,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副作用。当夜间气温降到0℃以下时,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体能过多消耗。在冷空气入侵、气温突然下降时,应及时堵塞后窗和通风孔,搞好圈舍的保温。特别是围产期的母牛、新生犊牛、高产牛的圈舍要适当加温,保证牛舍温度在15℃...阅读详情
-
乳脂是牛奶的重要成分,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消化率高达98%,而且含有大量的乳脂性维生素。因此,乳脂也成为衡量牛奶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牛奶中的乳脂率受奶牛品种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国荷斯坦奶牛正常的乳脂率平均为11.7%,变化范围为10.5%~14.5%。同时,也受到奶牛日粮中精粗比例的影响。牛奶中的乳脂约有一半来自于饲料中的经降解后的脂肪,另一半来自于粗饲料在瘤胃中发酵后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酸能被奶牛的乳腺吸收后用于合成乳脂。因此,要提高牛奶中的乳脂率,必须要使用优质粗饲料。所谓优质粗饲料是指消化利用...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