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黄瓜缺氮症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1)叶片小,上位叶更小;(2)从下位叶到上位叶逐渐变黄;(3)开始叶脉间黄化,叶脉凸出可见。最后全叶变黄;(4)上位叶变小,不黄化;(5)座果数少,瓜果生长发育不良。【病因】(1)前作施有机肥少,土壤含氮量低;(2)种植前施大量没有腐熟的稻草,碳素多,其分解时夺取土壤中氮;(3)露地栽培,由于降雨多,氮被淋失;(4)砂土、砂壤土,阴离子交换少的土壤缺氮;(5)收获量大,从土壤中吸收氮多而追肥不及时。【防治方法】(1)最重要的是施用新鲜的有机物时要防止氮不足。用稻草作基...阅读详情
  • 黄瓜裂果的防治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果实多呈纵向裂开,多数从瓜把子开始裂。【病因】产生在长期低温干燥条件下,突然浇水或降大雨,植株急剧吸收水分或叶面施肥及喷洒农药,植株突然吸水时,易发生裂果。【防治方法】(1)防止裂果要从温、湿度管理入手,防止高温和过份干燥条件出现,科学浇水。(2)土壤水份要适宜,均匀,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蹲苗后浇水要适时适量,严禁大水漫灌。(3)施用有机肥,采用深耕,培养黄瓜根系发达。...阅读详情
  • 黄瓜高温障碍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1)影响花芽分化。黄瓜苗期花芽分化的早晚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直接受到温度和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高温长日照通常有利于雄花的分化,雌花相对减少;低温短日照则有利于雌花的分化。(2)日烧。高温又强光,短时间就可以出现黄瓜叶片遭受日光灼伤的情况,轻者叶缘烧伤,重者半个叶片甚至整个叶片被灼伤,受伤部分逐渐干枯。这种情况在高温闷棚或闷棚结束后放风过快时极易发生。(3)座瓜减少。高温使黄瓜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呼吸消耗增加,导致光合产物减少,从而减少坐果,降低产量。(4)畸形瓜增多...阅读详情
  • 玉米蛀茎夜蛾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初龄幼虫就开始危害,定苗前后的危害盛期。幼虫多从玉米幼苗茎的地下部分蛀入,蛀入后的幼虫向上取食,有时也从玉米根部蛀入危害,被害玉米幼苗枯心,极少数切断玉米幼茎。有转株危害习性。【病因】一般低洼地发生严重,幼虫危害期约一个月左右,6月末在被害株附近地下5至15厘米处化蛹,7月上旬为化蛹盛期,7-8月成虫羽化飞至田杂草上产卵,每头雌蛾可产卵200余粒,以卵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幼虫有相互残杀的习性,一般一株只一头幼虫。5月雨水协调、气侯湿润,利其发生。玉米田靠近草荒地或连作田...阅读详情
  • 玉米蓟马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寄主玉米、蚕豆;苦英菜及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为害特点主要是成虫对植物造成严重为害。为害叶背致叶背面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伴随有小污点,叶正面与银白色相对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受害严重者叶背如涂一层银粉,端半部变黄枯干,甚至毁种。1998年山东巨野县小麦套玉米田百株虫量l500—3200头,为害严重,应引起生产上注意。形态特征长翅型雌成虫体长1.0—1.2mm,黄色略暗,胸、腹背(端部数节除外)有暗黑区域。触角第1节淡黄,第2至4节黄,逐渐加黑,第5至8节灰黑。头、前胸...阅读详情
  • 玉米田禾蓟马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穗上或在玉米雄穗上产卵,成虫也喜欢在玉米喇叭口里活动。干旱麦田是玉米蓟马的重要虫源,干旱缺肥田利其发生和为害。【病因】田禾蓟马对于玉米植株的危害,一般6月中下旬大发生。 【防治方法】(1)邻近麦田的玉米田要加强水肥管理,发现干旱时,适时浇水施肥,可减轻受害。(2)虫口密度大或有可能大发生的地块及时喷洒20%丁硫克百威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爱比菌素乳油、10%除尽乳油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25%辉丰快克乳油1500—20...阅读详情
  • 玉米叶夜蛾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陆续从绒毛中爬出,1~2龄常群集在叶背面为害,吐丝、结网,在叶内取食叶肉,残留表皮而形成烂窗纸状”破叶。3龄以后的幼虫分散为害,严重发生时可将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甚至可将嫩叶吃光。【病因】叶夜蛾对玉米植株的危害。【防治方法】应掌握在其抗药性较弱的孵化盛期或幼虫3龄之前施药。如果已经虫龄较大、抗药性增强,需要选用新型成分农药、适当加大用药量和多元复配而喷药防治。经各地对比试验,选用红与兰TM10毫升+农喜3号20毫升,或红与兰TM 1+...阅读详情
  • 玉米异跗萤叶甲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幼虫从靠近地面的茎部或地下茎基部钻入,造成幼苗枯萎或死亡。【病因】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中下旬幼虫开始为害,玉米苗高10cm左右,7月上中旬进入为害盛期,幼虫从近地面的茎部或地下茎基部钻入。虫孔褐色,受害重的幼苗即死亡,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每天上午9时至17时进行转株为害,白天多在植株内为害,7月中旬后幼虫不再转株,多在一株内为害,一般每株有虫1—6条,7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在土中1一2m处作土茧化蛹。蛹期4—7天,7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阅读详情
  • 玉米螟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害症状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群聚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 幼虫(1张)2、3龄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潜藏为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此后,陆续蛀入茎秆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渣;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初孵幼虫可吐丝下垂,随风漂移扩散到邻近植株上。形态特征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阅读详情
  • 玉米青枯病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1981年河南省大发生,全省被害面积100万亩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90%,甚至绝产;1985年河北省涿鹿县发病面积在10万亩以上,每亩减产50-100公斤;1987年吉林省怀德、榆树、扶余 等县,因此病减产达0.75亿公斤;1988年广西省扶绥县,秋玉米上大发生,面积达7万-8万亩,发病率为70%-80%,损失严重。(一)发生及危害 目前,我国在广西、湖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