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玉米维稿结实的防治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雄穗抽出后,着生花丝,弯曲下垂。成熟后,上面着生着不规则的籽粒,雄穗完全雌穗化。【病因】基因突变引起繁殖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基因tsl、ts2、ts3、ts4、435、4s6的突变,引起显性或非显性突变,使雄花序发生性返转,变成两性花或完全雌化。【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耕种的时候注意肥水结合,要适量。...阅读详情
  • 玉米黑束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玉米生长后期发病。在玉米乳熟期出现大面积枯死,为害严重,从田间表现症状后,仅十几天发展到全田枯死。甘肃采用人工接菌诱发典型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中脉变红,叶片出现淡紫色或紫红色不规则条斑,后扩展到整个叶片,茎皮变成紫红色或紫褐色。叶片逐渐失水,从叶尖、叶缘向叶基部扩展,形成黄白色或,紫褐色干枯,整株从顶部向下迅速干枯而死。剖开病茎可见茎部维管束组织变成浅褐色、黑褐色或黑色坏死,变色部位可长达几个节间,尤以果穗节上、下的3—4节变色最深。地下药部节和节间呈黑褐色坏...阅读详情
  • 玉米叶斑病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苞叶。病斑不规则、透光,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上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座。形态特征病菌子囊座生在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初埋生,具圆形孔口露在表皮外。子囊矩圆形,近棒形至囊形,大小35~55×7.5~8.5(um)。子囊孢子矩圆形,无色,具隔膜1个,隔膜处稍缢缩,细胞中具油滴1~2个,大小14~16×3.5~4(um)。传播途径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条件冷湿条件易发病。...阅读详情
  • 玉米盐酸害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土壤含盐量和酸碱度(pH值)对玉米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可造成盐碱害。盐分中,氯离子对玉米为害最大。苗期较拔节、孕穗期耐盐力差,苗期表现为生长瘦弱,严重时接近枯萎。碱害主要影响玉米的幼根和幼芽,轻者使玉米空秆增多且易倒伏;重者缺苗断垄,同时导致钙、锰、锌、铁、硼等微量营养元素固定而引发缺素症。【病因】盐碱性土壤中可溶性盐分浓度较高,抑制玉米吸水,出现反渗透现象,产生生理脱水,造成枯萎;某些盐类抑制有益微生物对养分的有效转化而使苗子瘦弱。碱害主要由于土壤中代换性钠离子的存在...阅读详情
  • 玉米铁甲虫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幼虫潜入叶内取食叶肉,仅剩上、下两层表皮,叶片干枯死亡;成虫取食叶肉现白色纵条纹,严重时一张叶片上有虫数十头,造成全叶变白干枯,大发生时颗粒无收。【病因】铁甲虫对玉米植株的危害。【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成虫,成虫活动初期尚未产卵前,于上午9时前人工捕杀。 (2)产卵盛期及幼虫初孵化时每667m2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3)高粱田发生该虫时,因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敏感,不准使用,可改用适合高粱田使用的...阅读详情
  • 欧洲玉米螟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形态特征欧洲玉米螟成虫翅展25—35mm,黄褐色,雌蛾体粗壮,前翅鲜黄,翅基2/3处具棕色条纹及一褐色波纹状线,外侧具黄色锯齿状线,向外具黄色锯齿状斑,再外有黄褐色斑,雄蛾瘦削,翅色较雌蛾略深,头、胸、前翅黄褐色,胸部背面浅黄褐色。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内侧黄褐色,基部褐色,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外侧黄褐色,再往外具褐色带与外缘平行,内、外横线间褐色,后翅浅褐色。孢器腹部具刺区比前边的基部无刺区较短,通常有3个刺,有时具2个大刺或4个刺包含1个小刺,刺的平均数目较亚洲玉米...阅读详情
  • 玉米田棉铃虫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田棉铃虫造成受害果穗不结实,减产严重。【病因】田棉铃虫对玉米植株的危害性。【防治方法】(1)搞好预测预报。(2)农业防治。采用上草环法,将稻草或麦秸浸湿,做成直径1.5—2cm的草环,在棉铃虫成虫产卵前及幼虫3龄前,把做好的草环用久效磷、甲胺磷、万灵等杀虫剂与敌敌畏1:1配成500倍液浸透,然后用工具夹药环套在玉米果穗顶端。也可用久效磷、甲胺磷配成500—800倍液涂穗,防治3龄前幼虫。...阅读详情
  • 南瓜白绢病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发生在近地面茎基部或果实与地面接触处。茎基部发病,初呈暗褐色,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凹陷,组织破坏。病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萎蔫,严重时整株萎凋。拨开土壤,底下部根周围可见白色菌丝束缠绕,致病组织腐败。最后在病部生出许多茶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果实在近地面处发病,软腐状,病部表面密布白色丝绢状菌丝体,并结生许多油菜籽状褐色小菌核。[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根部或近地面茎基部或果实的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随后在病部表面产生白绢...阅读详情
  • 南瓜霜霉病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 与黄瓜霜霉病不同,南瓜霜霉病无明显的多角形病斑而是略微呈圆形。最初在叶片上出现模糊的黄色斑点,不久后在叶背生成灰白色霉层严重时,病斑部迅速枯萎或叶缘枯萎。病原: 与黄瓜、西瓜和甜瓜等葫芦科霜霉病菌同属一种病菌但是生态不同。侵染南瓜的病原菌可以寄生于黄瓜,但侵染黄瓜的病原菌却不寄生于南瓜。病菌由南瓜病斑部背面气孔生成分生孢子梗,其顶端分枝呈树枝状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遇到水滴便萌发芽管,放出游动孢子。当游动孢子落到其他叶片上,便可侵染形成病斑防治方法: 发生于各种栽培形式的南瓜,当...阅读详情
  • 南瓜单丝壳的防治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叶片表面出现白粉状圆形病斑,中心部位逐渐变为黑色。白粉状物为病原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逐渐扩大,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叶背也形成许多白色粉状分生孢子。【病因】病原菌形成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病斑形成黑色子囊壳而越冬,来年成为侵染源。在子囊壳中形成子囊孢子后,分生孢子在无水滴状态下亦可萌发出芽管。【防治方法】该病害常发生于大棚、小拱棚及露地栽培上,稍有干燥,先从老化叶片发病。因此,萌发出芽管前或发病初期,应注意叶表、叶背彻底喷布药剂。防止密植,老叶应尽早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