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1、菊花叶斑病(1)症状:其病原是菊壳针孢,被害植株叶片呈暗褐色斑点,逐渐扩大范围,导致叶片早期凋落。叶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以后逐渐蔓延至上部叶片。(2)防治方法:A.移栽幼苗时,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进行消毒。B.喷洒石灰等量式(100~160倍)波尔多液或波美0.4度石灰硫磺合剂防治。2、菊花白粉病(1)症状:其病原是菊粉孢菌,受害叶面初生白色圆形粉状斑,逐渐扩大后互相连成一片,严重时,叶片变形,植株生长停止。(2)防治方法:A.发病初期可用50%退菌特1000倍液喷洒,或用0.3~0.5波美度石...阅读详情
-
菊花脑又名菊花叶、路边黄、黄菊仔。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嫩茎、嫩叶可沙食或作汤,具菊花香气,有清凉解暑作用。(一)生物学特征特性菊花脑茎直立,高25厘米~100厘米,具地下匍匐茎,分枝性强。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绿色,光滑或近于无毛。叶缘有齿或羽状深裂,无端尖,炳具窄翼。枝顶着生头状花序,各枝花序集成圆锥状。结瘦果。菊花脑较耐热、耐寒、耐前、耐干旱、耐瘠,严冬时叶片调萎,地下根茎能越冬。适宜各种土壤,田头地边都可栽培。(二)品种(1)小叶菊花脑:叶较尖,缺刻深裂,品质较差。(2)板叶菊花脑:由...阅读详情
-
菊花茎菌核性腐烂病在日本称之为菌核病。我国的上海、四川等地有发生。该病危害植株的茎部,发病严重时,导致全株性立枯。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近土表的茎基部,有时也发生在茎中部。发病初期,病部变色并逐渐扩展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呈水渍状软腐。发病后期,当环境湿度大时,病斑处出现白色菌丝。当病斑围绕茎基一周时,导致叶枯萎、下垂,最后植株呈立枯状。解剖病茎,在茎秆内外均可见到黑色鼠粪样的菌核。病害发生在茎中部时,病斑多出现在分枝处或叶柄基部,病斑暗褐色,其上产生白色菌丝,后期亦产生菌核,病部以上的叶逐渐枯萎,也可向下方扩...阅读详情
-
菊花是秋季重要的观赏花卉,自然花期多在9月~11月。如果想要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看到美丽的菊花,除选择合适的品种与适当的扦插时间外,进行合理的光照调节也很重要。菊花在生长季处于长日照环境,但开花则需短日照刺激花芽分化。只有每天的日照降到14小时以下,才能使花蕾萌发。短日照期不但是诱发花蕾所必需,也是花朵最后获得良好发育所必需。所以,要使菊花周年开花,必须满足其所需的光周期条件,这就需要进行人为的光照调节。光照调节有两种:一是短日照处理,在自然长日照期间进行遮光,每天给予14个小时以上的连续暗期;二是长日照处...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