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一)拱圈:取煤块碾碎、加少许食盐,用米汤调和好,在给猪喂食前放在槽内,让猪自食,每5天喂1次,直到猪不爱吃为止。此法治猪拱圈十分灵验。(二)窜圈:把窜圈猪的上眼睫毛剪掉,长长了再剪,一直剪到猪不窜圈为止。因为睫毛剪掉后,猪抬头窜圈时,眼睛会受到风、光、尘土的刺激而生恐惧感,就不再窜圈了。(三)啃墙:对于生猪喜欢啃咬墙脚,一般养猪户不认为是饲料营养不平衡所致,常用恐吓和棒打方法加以制止,却不奏效。其实,猪啃墙脚的原因是饲料中盐量不足。猪舍的围墙接近地面处,因长期粪尿作用可出现较多的硝酸盐,猪凭灵敏的嗅觉,...阅读详情
-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Ⅱ型引起的以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新的传染病。猪圆环病毒分布广泛,可经口腔、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的猪,育肥猪多为阴性感染,不表现症状;少数怀孕母猪感染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染给仔猪,造成仔猪先天性震颤或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圆环病毒常与猪细小病毒或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混合感染,5~12周龄的仔猪感染后多表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症状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发生于5~12周龄的仔猪,断奶前生长发育良好,病仔猪表现呼吸道症状,腹泻,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有...阅读详情
-
一、仔猪早期断奶法。在我国,母猪哺乳期大都为2个月左右,1头母猪1年最多产2胎,空怀时间较长,利用效率不高。而1头母猪年消耗饲料500千克,所以,每年产的仔猪越少,成本就越高。实行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一项有效措施。1、适宜断奶日龄:断奶日龄可根据生产任务和技术水平自行确定。从生理上分析,母猪在产后不早于3-4周断奶、配种,不会导致母猪以后各胎的繁殖障碍。仔猪断奶时,体重不少于4.5-5千克,生长发育正常,这时已有一定的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人工培育不会有很大困难。2、断奶方法:可采取一次性...阅读详情
-
现代化养猪规模大,养猪密度增加,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们日益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养猪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采取措施缓解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获得高生产性能而为猪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猪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1养猪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动物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废物对水体、土壤都会造成污染,影响人和动物健康。以往的研究表明,摄入的氮和磷有60%~80%被排入到粪便中。一般情况下,粪便中氮和磷可破土壤和植物利...阅读详情
-
夏季气候酷热,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因此,肉猪为了抗热,极易掉膘,生长缓慢,甚至中暑死亡。所以,盛夏养猪必须加强防暑降温,确保生猪安全越夏,具体要点如下。1、要搭棚遮阴 农村的养猪大都是开放式猪舍,应在高温到来之前,在舍前搭一临时凉棚遮阴,防止阳光直射。也可在舍围搭棚,或栽种葡萄、南瓜等藤蔓类植物,让其藤蔓爬满凉棚遮阴。2、调整日粮结构 盛夏时期,日粮中的能量饲料应相对减少,增加青绿饲料。平时能量饲料为50%~70%,夏季为40%~50%;青绿饲料由0.5~1千克增加到1~1.5千克。所喂...阅读详情
-
母猪在产前产后不吃食,精神沉郁,便秘,无乳并拒绝仔猪哺乳现象在我县部分养猪场时有发生,多采用消炎、退热和健胃疗法,收效甚微。近年来,笔者选用中和胃酸、收缩子宫结合脱敏疗法,治愈30余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病因分析多数养猪户在母猪临产前有意或无意增加喂养次数和饲料数量,结果多出现过食性消化紊乱,导致分娩时产程过长,从而诱发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症,这是引起厌食症的主要原因。另外临产时突然更换圈舍(产户),还有分娩时遇高温或严寒,也可促使该病的发生。2症状母猪临产1~3天精神不佳,卧地不动,食欲废绝,...阅读详情
-
养猪以最大利润为目的,而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70%左右,所以,正确认识猪的营养特性和饲料要求,配置性价比好的配合饲料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重要途径。一、猪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猪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粗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和水。在放养条件下,猪可以通过采食青饲料、拱泥土等形式获得少部分矿物质、维生素,但在规模化水泥圈养时,除水外,这些养分必须通过饲料获得。在配合饲料中,通常使用玉米、豆粕、麸皮等“大料”。二、猪常用的饲料原料1、玉米:玉米是我国主要的能量饲料,在猪饲料配...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