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2、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病猪是本病主要来源。其分泌、排泄物及尸体污染环境,通过多种媒介感染健康猪,未经消毒的病猪肉尸及内脏、残羹废水是最危险的传染媒介。猪场内饲养管理人员、兽医、屠宰工人、饲养及运输工具均可携带病原,传播本病。由于猪瘟疫苗广泛应用,大多数猪只获得不同程度免疫力,现常见于不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其流行缓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低。症状与病变亦不甚典型。(1)症状:a、急性型猪瘟病猪的体温升高,41度以上。减食、精神沉郁,一些病猪的眼结膜...阅读详情
-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临诊上表现为败血症症状;剖检变化为血液凝固不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猪散发,亚急性或慢性居多。流行特点炭疽杆菌形成芽胞,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很长时间,猪只通过消化道感染,放牧猪可经拱土寻食而感染;猪的感受性较低;多为散发或屠宰时发现;夏季发生稍多。临诊症状猪多为慢性经过,生前无明显临诊症状,多在屠宰后肉品检验时才被发现;有的猪(亚急性型)为咽炎症状,体温升高,精神及食欲不振,咽喉及腮腺阔别明显肿胀,吞咽和呼吸困难...阅读详情
-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的动物食品,其安全性备受广大消费者关注。北京是一个拥有1300万人口的大城市,猪肉食品的消费量较大,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年消费猪肉55万吨,其中来自本市基地的猪肉29万吨,占猪肉总消费量的53%。因此,养殖环节应用8项技术,加强猪肉食品安全性控制尤为重要。选好养猪生产场地养猪场地附近生态环境良好是进行优质食品生产的前提。地址应选在高燥,通风,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周围3公里无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或其他畜牧污染源。猪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公里以上,猪场...阅读详情
-
随着养猪业不断发展,猪场规模不断扩大,猪场间距缩小,场内养猪密度增加,而引种等等工作使猪场的病原体也不断复杂。猪场内外以及猪场周围都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在适当条件下可能引起猪的发病。消毒就是防止外来的病原体传入猪场内,消灭病猪或带毒(菌)猪排泄于外界环境中病原体,以防止猪场疫病的发生或防止传染病的扩大与蔓延,确保安全生产。消毒是兽医防疫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规模化猪场集约化、高密度的饲养方式,容易造成疫病的流行,如口蹄疫(FMD)、猪瘟(HC)、猪蓝耳病(PRRS)、...阅读详情
-
夏季,天气炎热,怀孕母猪容易患无名高烧、中暑等病症,严重的会导致怀孕母猪死亡:对非怀孕母猪及配种公猪可造成配种不孕或母猪返情、公猪性欲冷淡,或公猪精液稀薄少精、无精及精子死亡等病症。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夏季高温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1.搞好猪舍卫生消毒工作:猪舍内的粪便应及时清理出去,否则,容易给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注意地面及粪池冲洗工作,一天不少于两次,保持猪舍内清洁;另外还要注意消毒工作,可用百毒杀或强力消毒灵进行喷洒消毒,使一些细菌性及病毒性传染病无可...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