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中猪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食品用猪,经烧烤加工后是上等名菜。中猪是指105~120日龄、体重25~35千克的幼猪。对中猪的要求是:头小、嘴短、皮薄、膘薄、瘦肉多、背腰直、腹小、以瘦肉为型为好。经烤制后的中猪,要求皮薄、鲜红、松脆、皮与膘之间不分离。从仔猪哺乳期至断奶后达到要求体重,均采用强度饲养方式,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要高,组纤维的含量要低。...阅读详情
-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猪群的安全生产愈来愈依赖于规范化的疫苗免疫。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家畜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所以,搞好猪场疫苗免疫接种,对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正是冬防时期,为了帮助养猪场搞好防疫,现将有关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一、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在什么时间接种何种疫苗,是大型猪场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免疫程序可通用,而生搬硬套别人的免疫程序也不一定行得通,最好的做法是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考虑本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结合畜禽的种类、...阅读详情
-
仔猪21日龄早期断奶不但能够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及产仔头数,同时还可节省母猪在哺乳期的高峰用料。按每窝提前7天断奶计算,每天少吃料5千克,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节约了人工水电费用的开支,效益非常可观。但是仔猪的早期断奶是一项饲养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是养殖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时刻,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成活与否。为保证仔猪头头成活,为早期断奶打好基础,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尽快吃到初乳母猪的初乳中含有适合仔猪生长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多种免疫抗体,其中最主要的是球蛋白,是仔猪不可缺少...阅读详情
-
子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挖掘母猪生产潜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是子猪断奶后生长速度加快,对饲养管理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整个哺乳和保育期均要实行配套管理技术。圈舍要求在母猪圈舍内分别隔出补料间和保温间,两间只允许子猪自由出入。保温子猪在整个哺乳期要注意保温。室温不能低于20℃,尤其是子猪产下的前3天,温度要保持在28℃左右,日温差不大于2℃。刚产下的子猪要放置在保温箱(间)中保暖,定时放出喂奶,并及时让子猪吃到初乳。补铁初生子猪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为防止子猪缺铁性贫血,给早期断奶带来影响,子猪...阅读详情
-
(1)氯丙嗪:氯丙嗪是一种良好的镇静剂,对猪的中枢神经机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使用安全、可靠。每100千克混合饲料中加入氯丙嗪10克喂猪,日增重可提高10%以上,饲料消耗下降11%左右。屠宰前3-5天应停喂氯丙嗪。(2)中药:将何首乌、枳实、贯众各等量研成细末拌在饲料中,体重50千克的猪每天服18-20克,连服14天,停药2天后再喂,日增重可达750克以上。(3)尿素:每天小猪喂5-15克、大猪喂20-30克,日增重可达1000克以上。饲喂时先将尿素用水溶解,然后拌入饲料饲喂。屠宰前20天停喂尿素,以免影响...阅读详情
-
给妊娠母猪注射免疫制剂,使其血液和乳汁中产生大量抗体,仔猪通过哺乳获得抗体产生免疫力,这种间接免疫方法叫做母源免疫法,也叫“乳汁免疫”法。预防细菌性传染病预防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水肿病,可在产前28天、21天分别给妊娠母猪注射K88、K99二价灭活疫苗2毫升。在产前45天、30天,分别给妊娠母猪注射仔猪红痢疫苗一次,可使所产仔猪对红痢产生免疫力。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产前5周、1周各肌肉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1毫升,可预防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用猪流行性腹泻氢氧化铝灭活疫苗进行母源免疫,可预防...阅读详情
-
夏季高温炎热,这会影响生猪正常增长。要想夏季养猪增重快,可以改变白天喂猪传统习惯,采用夜间喂猪法。因为夏季夜间外界干扰少,天气比较凉爽,猪吃食后,一天能睡18个小时以上,有利于猪的增重。首先是饲喂时间:可在晚上7点、夜间11点、凌晨4点进行,每晚喂3次。白天不喂饲料,可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各一次0.5%的食盐水。二是严把饲喂数量:当生猪体重在35公斤之前,每天饲喂2公斤,饮少量含盐成分的清水10公斤;体重在35~60公斤时,每天可喂食2.75公斤,饮含盐水15公斤;体重在60公斤以上时,每天可喂食3.5...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