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1.产房工作流程产圈的冲洗消毒→空闲→洗猪→接猪→母猪喂料→产前准备→接产→产后护理→仔猪补料→猪群保健→断奶(仔猪→育仔舍)→母猪→配种舍。2.冲洗和消毒⑴将剩余饲料、药品、记录牌等禁水物品清理干净。⑵彻底清扫产房走道、猪床及门窗。⑶用水浸泡润湿应冲洗干净的地方,如走道、猪床、猪栏露缝地板及粪沟。⑷包好插座,用高压冲洗机彻底冲洗水泥地面、漏缝网、猪床、料槽、粪沟及常用工具铁铲等。⑸消毒:用3%~5%烧碱溶液消毒产床、地面、保温箱、育仔板和仔猪料槽,并熏蒸消毒。⑹干燥。3.产房的准备⑴将产房门前的消毒池(...阅读详情
-
断乳仔猪水肿病也叫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断奶后仔猪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该病的治疗,我们曾采用注射或口服硒制剂和抗生素等药物,效果均不理想。在有关文献的启示下,从2003年开始,应用猪水肿病高免血清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发病特点水肿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6-15天的仔猪,同窝仔猪中食欲旺盛,个体大,生长发育良好,体壮膘满的仔猪易发,同窝仔猪的发病率在10%-70%之间,病死率高达80%-100%。气候与环境突变,饲料骤变,断奶后饲...阅读详情
-
科学、高效、安全地使用兽药,不但能及时预防和治疗生猪疾病,而且对控制和减少药物残留,提高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1、科学掌握病症,正确选药。猪群发病时,应先确诊是什么病,再针对致病的原因确定用什么药物,严禁不经确诊就盲目投药。在给药前应先了解所选药物的内含成分,同时应注意药物内含成分的有效含量,避免治疗效果很差或发生中毒。另外还应注意选择到正规药店(有兽药经营许可证、有专业技术人员)去配药,防止乱配药或购假药。2、选择恰当的用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数量,危重病例宜采用静脉滴注,治疗肠道...阅读详情
-
仔猪断奶后,由于生活条件的突然改变,常表现出不安、食欲不振、抗病力下降、发病率增加.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必须加强断奶仔猪的调养管理,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1.原圈或原群培育仔猪断奶后仍留在原来的圈合中饲养称原圈培育,原群培育是指同窝仔猪在同圈或转到另一圈中饲养,养至3月龄或更适当的时间再转圈或分群。此法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加速仔猪生长发育的有效手段。2.饲料逐渐过渡仔猪断奶后,为减少断奶应激的影响,应保持哺乳期间所用饲料不变及配比不变,约一周后逐渐增加断奶仔猪料,约两周后再过渡到全都饲喂断奶仔猪料。3.饲喂...阅读详情
-
“喂熟食易长油”传统的养猪方法是将饲料煮熟喂,认为猪吃熟食易长油。其实,熟食喂猪费时、费工、耗料多,猪生长慢,饲料利用率不高:饲料在煮熟的过程中有20%的营养成分损失掉了,青饲料的损失更大,喂熟食猪长膘慢,喂生食能大大降低能耗和人工费用,科学合理地饲养,能将饲养期缩短3~5个月。...阅读详情
-
野猪布氏杆菌病又称野猪传染性流产,是野猪感染布氏杆菌后发生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公、母猪都能发病,其中以性成熟期8~10月龄易感,春季3~5月和秋季7~8月份易发,尤以配种和产仔季节多发。临床症状:母猪多在怀孕后三个月发生流产,产下死胎多,产后胎衣常滞留不下,流产后往往并发下痢、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乳房水肿,有的发生阴道炎和子宫炎,以致不能再怀孕;公猪发生睾丸炎,两侧或单侧睾丸明显肿大、疼痛,并常波及附睾、精索及泌尿生殖道,常因此使附睾萎缩,甚至阳痿。有的公、母猪出现跛行、瘫痪、关节炎及皮下组织脓肿等。防治措...阅读详情
-
1.隔离措施已消灭猪瘟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采取禁止从有猪瘟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生猪、猪肉和未充分加热的猪瘟产品等措施,以防止重新引进猪瘟病毒,如出现猪瘟病例,立即销毁感染群的全部猪只、追踪传染源和可能的接触物、彻底消毒被污染场所。有猪瘟流行的地区,平时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在猪瘟流行时,应封锁疫点,对全猪场进行检查,病猪急宰,畜舍、环境、粪水、吃剩下的饲料都要彻底消毒,同时对健康猪紧急注射药物,禁止猪场内的人员来往。2.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预防猪瘟很有效的疫苗,接种后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有效期为...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