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一、池塘要求池塘须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面积一般为3~5亩。池埂要有一定坡度,且为避免小龙虾掘穴外逃,池埂宽应在1.5米以上,并在池埂四周设置0.5米高、内壁光滑的防逃墙或防逃板。池塘中间搭建一些泥埂,为小龙虾创造打洞穴居场所注意泥埂两头不与池埂相连,泥埂长约为池长4/5,埂宽1米以上,埂高出水面5~10厘米。池水深以0.8~1.5米为宜,最好是中间水深,四周有浅滩,池底放置树根、竹筒等。放养前严格消毒,每亩施腐熟的畜禽粪300~500公斤。池内种植占池塘面积30%的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凤...阅读详情
-
南美白对虾除具有繁殖周期长、营养需求低、生长速度快、适应性较强、抗病能力强外,其最大优点是广盐性种类,既能在海水中生活,又能在淡水中生活。根据其这些特点,笔者于2004年4月开始在福建省平潭县某养鳖场的淡水池中进行南美白对虾育苗与脱淡养殖,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亲虾培育利用当地池塘养成的南美白对虾为亲虾,应选择体重在40g以上、体长在13cm以上的体健无外伤的个体。将亲虾投放原土池中催熟暂养,其密度为10~20尾/平方米,雌、雄比例为1∶1.5,水温26~28℃、盐度30‰~35‰;每天早、晚各投...阅读详情
-
河蟹生态育苗包括亲蟹的选留、运输、越冬、促产,怀卵蟹的饲养(幼体孵化)、幼体培育和蟹苗捕捞等技术环节。其中亲蟹是生态育苗的基础,幼体培育是育苗的关键。一、亲蟹的选留亲蟹应选择长江水系精养池塘中养成的河蟹作为亲本,要求体质健壮,附肢齐全,体表干净,无病害。雌蟹规格在80克左右,雄蟹规格在125克左右,雌雄比例为2―3:1。亲蟹的选留一般在立冬前后进行,选留后随即进行强化培育。但根据崇明地区几年来的生产情况,养殖户一般都在3月上、中旬,水温8―14℃时采购,然后直接将亲蟹投入促产池中进行交配,这样对亲蟹体力的...阅读详情
-
1.池塘水色的调控俗话说:“会管先管好一池水”,养虾塘水质与养鱼塘一样,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绿藻或硅藻是池塘生态环境中一种良性生物群藻,能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在池中按比例施放氮肥和磷肥,瘦水池塘早期还应施放有机肥,追肥量视池塘水体透明度、pH值、水色等灵活掌握,每星期追肥一次。养殖中后期由于残饵及虾的排泄物增多,一般水色会变深,此时应采取适量换水或施用一定的生石灰来控制水质的措施。在养殖池中后期施放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EM、西菲利生物活性细菌等,也能起到及...阅读详情
-
小龙虾正日益成为宾馆、酒店的一道特色菜肴。但吃龙虾时,美食者不仅需双手齐下,而且吃剩的龙虾壳一会儿就会在自己面前的桌面上形成一座小“山”,食客在吃的过程中,还要经常用餐巾纸等清洁双手,因此,吃龙虾时既不雅观又很麻烦。软壳龙虾的出现,可以使上述现象得到较好的改观。软先龙虾整个都可以吃,无须用手剥壳。又因为软壳龙虾不仅身体洁净,加工简单,而且煮熟后,颜色更加艳丽,肉味更加鲜美,虾的美味可以得到充分享用,因此,软壳龙虾一上市,即成为宾馆、酒店高价抢购的对象。笔者2007年在龙虾、河蟹混养塘内进行了软壳龙虾的生产...阅读详情
-
病因:聚缩虫、累枝虫、单缩虫、钟虫等感染引起。病症:虫体附生数量多时,虫体布满对虾的鳃、体表,附肢、眼睛等全身体表各处,外观鳃呈黑色,如绒毛状,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病虾早晨浮于水面,离群缓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或停止吃食,不能脱皮,停止生长。防治:1)养虾池在养虾前要彻底清除淤泥并用生石灰100公斤/亩或虾菌清8斤/亩消毒对虾的放养密度和投饵量要适宜,适当换水。2)病情较轻,或加强换水,多投喂鲜活饵料,加速对虾脱壳即可。3)全塘泼洒茶籽饼,使池水成10~15ppm的浓度,促使对虾脱皮,脱皮后再加大换水量。...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