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近年来,水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价格下跌,养殖效益下降。根据水产生物学、生态学原理,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进行鱼、虾、蟹、鳝、鳅等多品种混养,可达到池塘养殖低投入、高效益的目的。一、池塘条件池塘为近正方形,四周沟宽8米,深0.6―0.8米,滩面可提水至1.2米,池底为沙质土壤,淤泥较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设施齐全,塘内设2吨水泥船一条,用于投饵、施肥和管理。池塘内侧用密眼聚乙烯网布埋入土中,以防鳝、鳅、克氏螯虾、蟹等钻洞。池埂牢固,不漏不渗,用石棉瓦作防逃墙。一个养殖周期开始时,池塘要...阅读详情
-
(1)栖息习性。中国对虾喜栖息在泥沙质海底,白昼多爬行或潜伏表层泥沙中,目的是防止敌害。夜间觅食活动频繁,常缓游于水的下层,有时也急速游向水的中上层。在遇敌害或受惊时,则以腹部敏捷的屈伸动作向后连续地退跃,或以尾扇向下拨水,在水面腾跳。中国对虾的适温范围是18-30℃,最适温度在25℃左右,低于4℃或高于38℃都要死亡;适宜盐度为2‰-40‰,以8‰-25‰的半咸水域生长最好;PH值以7.9-9.0为适;溶解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不低于3毫克/升。(2)食性与生长。中国对虾的食性较广,成虾主要以底栖甲壳...阅读详情
-
2003~2004年,我们在省级渔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2003年亩产南美白对虾339.25千克,亩均纯利润2458元;2004年亩均产量371.58千克,亩纯利润3043元。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及准备1.塘口条件面积5~10亩,水深1.5~2米,池埂坚固,池底平坦、淤泥少。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在池角或一端,用土圩或彩条布(塑料薄膜)隔开一块,或在塘中开挖小池作淡化池,面积为计划放养大塘面积的5%~10%。每个塘口需配备增氧机,面积10亩左右的池口配3千瓦叶轮式增...阅读详情
-
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是目前养蟹生产者颇为头痛的技术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农民朋友识别不同蟹病的症状,弄清发病的原因及其蟹病防治实用技术,本刊将连续发表安徽水产学校毛载华老师关于“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作者,1988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在任教的同时,潜心钻研河蟹的育苗、生产及蟹病防治技术,现任该校培训中心副主任兼《安徽水产科技》副主编。本次发表的文章,包括14种常见蟹病的病原体、发病原因、症状及流行情况、主要防治技术等。从本期开始,拟分四次连载,供养蟹朋友们参考。河蟹肉味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