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一、田块建设。选择通风、透光、进排水方便、土壤保水性能良好的田块,面积以10-15亩为宜。平整田地,在田块四周开挖深0.8米、宽0.5米的排水沟,田内每隔5米挖一条深0.3米、宽0.5米的横沟,田中央挖一条宽1米、深0.3米的纵沟,挖出的泥土用于加高加固池埂,池埂高出田面0.5米,夯实。进、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罩好。二、施足基肥。翻耕、暴晒、粉碎泥土后,每亩用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均匀撒于土壤表层作基肥。三、茭白种植。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涝性强的茭白品种,栽植株距75厘米、行距80厘米,...阅读详情
-
一、池塘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污方便、保水力强、耕层深厚、肥力中上等、面积在1亩以上的池塘均可用于种植茭白并养虾。二、虾坑修建沿埂内四周开挖宽1.5米~2.0米、深0.5米~0.8米的环形虾坑,池塘较大的中间还要适当开挖中间沟,中间沟宽0.5米~1米,深0.5米。总面积占池塘面积的8%,每个虾坑面积最大不超过200平方米。在放养淡水小龙虾前,要将池塘进排水口安装网栏设施。三、防逃设施防逃设施简单,用硬质塑料薄膜埋入土中20厘米,土上露出50厘米即可。塑料薄膜外侧,每隔1米左右用竹片或木桩固定。四、施肥每...阅读详情
-
近年来,由于蟹价一直在低位徘徊,养殖户养殖河蟹劲头不足,蟹种越冬工作更易被养殖户所忽视,往往造成大批死亡,引起更大损失。现就越冬期间蟹种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供养殖户参考。一、蟹种越冬死亡的原因1、水体缺氧:这是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有:①水质清瘦,水中浮游植物太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不够消耗;②池水过浅或水中有机物过多,耗氧过大;③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蟹池,耗氧或产生有害物质。2、蟹种体质瘦弱:蟹种体质瘦弱,在越冬期间能量消耗大,体内养分不足而死亡。3、管理不善:越冬期间缺乏管理,造成...阅读详情
-
(1)病原细菌感染。(2)症状病鳝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常头伸出水面;病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的小洞,进入内脏器官而死亡。发病期为每年5~9月。(3)防治要彻底清塘除害,用生石灰消灭病原,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每半个月用漂白粉l×0.000001消毒泼洒全池。...阅读详情
-
养鳝,特别是网箱养鳝的技术性较强,对水质的要求比一般鱼类更高,黄鳝在生长过程中,当水体中溶氧量每升低于2毫克时,就会引起缺氧浮头,如果救治不及时,易造成成批死亡。为给鳝鱼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生产上要切实加强鳝池的水质管理,力求确保鳝池“三保持”,即保持水透明度25厘米左右;保持池水有足够的溶氧量;保持池水“肥、嫩、爽、活”,从根本上规避缺氧浮头的成因。因此,在养鳝实践中,要注意从“及早预防”和“紧急救治”两个环节掌握鳝池增氧的一些有效方法。下面就综合介绍这方面的技术:1.冬季清塘增氧。每年秋末冬初或黄...阅读详情
-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螃蟹,是我国特有的名特优水产品,自河蟹人工育苗成功以后,我国的河蟹产量快速上升,从1991年的年产8000余吨增加到2004年的50万吨,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作出了贡献。1河蟹生产现状1.1河蟹业已形成规模化养殖河蟹生产从最初的资源放流型养殖到目前的集约化高密度精养,从分散型向地域集约化发展,除黑龙江、青海、西藏等少数地域发展缓慢外,南到福建、广东,北至辽宁、山东、河北等地都有河蟹的养殖,已形成了以太湖、洞庭湖、洪泽湖、鄱阳湖、巢湖、阳澄湖等大中湖泊为基地,辽河、长江、闽江为产...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