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一、产前1、喂料。母猪产前7~10天,要适当减料,临产前3天喂料减半。特别瘦弱的母猪,在产前10天要饲喂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进行产前催乳,防止母猪产后缺乳。2、运动。母猪产前2~3天要适当减少运动,一般以每天活动2~4小时为宜,让母猪养好精神,为临产做好准备。3、环境。母猪的产房要保温、干燥、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垫草清洁、干燥、柔软。母猪产房潮湿、寒冷是造成仔猪和母猪患病的重要因素。冬季母猪产房应保持在10℃以上的温度。二、产中母猪分娩时要有专人看护,看护人员最好不要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装。保持产房安静,...阅读详情
-
1.感光过敏的治疗本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解毒药,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不给大量含有感光物质的植物及防止曝晒,3~5日即可痊愈。严重病例则预后不良。发病后立即更换饲料,将病猪移至避光的暗处,灌服植物油50~100毫升和人工盐30~50克,以清理胃肠道的光能效应物质。用5%石灰水洗涤皮肤,并涂上鱼石脂软膏,止痒。严重时肌注盐酸苯海拉明或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2.有机磷农药中毒⑴治疗发病后立即使用特效解毒剂,尽快除去尚未吸收的毒物,同时配合必要的对症治疗。①尽快除去毒物。如经皮肤中毒,可用肥皂和水洗涤(敌百虫中毒忌用肥皂...阅读详情
-
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一、由于光照不足,使怀孕母猪皮肤中的维生素D源不能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D,使其对钙磷的吸收和沉积造成影响,从而产出弱仔或死仔。二、由于光照不足,同样也影响仔猪对钙磷的吸收和沉积,使其发育受阻或死亡。三、由于缺乏红外线照射,猪舍内细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滋生并侵入仔猪体内,导致仔猪发病死亡。针对上述情况,须采取特殊管理措施才能提高仔猪成活率,以减少经济损失:1.增加母仔猪光照时间,可在舍内安装一只40―60瓦的白炽灯泡,每天照射4―6小时,必要时可将仔猪放入筐内集中照射,一般可在8小时左...阅读详情
-
2、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病猪是本病主要来源。其分泌、排泄物及尸体污染环境,通过多种媒介感染健康猪,未经消毒的病猪肉尸及内脏、残羹废水是最危险的传染媒介。猪场内饲养管理人员、兽医、屠宰工人、饲养及运输工具均可携带病原,传播本病。由于猪瘟疫苗广泛应用,大多数猪只获得不同程度免疫力,现常见于不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其流行缓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低。症状与病变亦不甚典型。(1)症状:a、急性型猪瘟病猪的体温升高,41度以上。减食、精神沉郁,一些病猪的眼结膜...阅读详情
-
DⅣ系为专门化的母本猪品系,属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选育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经10多年培育而成,于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该品系是以我国培育品种湖北白猪为基础,进行母本猪的专门化品系选育,该系继承了通城猪的优良繁殖特殊性,乳头数平均7对,性成熟早,初产猪平均窝产仔11.1头,经产猪产仔13.2头,产活仔数12.2头。育肥期日增重为672克,瘦肉率61.3%。本品系与杜洛克父本配套杂交后,其杂交猪平均日增重达789克,瘦肉率达64.1%。...阅读详情
-
夏季气候酷热,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因此,肉猪为了抗热,极易掉膘,生长缓慢,甚至中暑死亡。所以,盛夏养猪必须加强防暑降温,确保生猪安全越夏,具体要点如下。1、要搭棚遮阴。农村的养猪大都是开放式猪舍,应在高温到来之前,在舍前搭一临时凉棚遮阴,防止阳光直射。也可在舍围搭棚,或栽种葡萄、南瓜等藤蔓类植物,让其藤蔓爬满凉棚遮阴。2、调整日粮结构。盛夏时期,日粮中的能量饲料应相对减少,增加青绿饲料。平时能量饲料为50%~70%,夏季为40%50%;青绿饲料由0.5~1千克增加到1~1.5千克。所喂饲...阅读详情
-
过去我们控制疾病主要是依赖疫苗和药物,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有效的疾病防制必须是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6月份,对猪鸡采取的综合保健措施主要包括:一、防暑降温(1)隔热。猪鸡场要建在通风的开阔地带,选择坐北朝南方向,南方地区以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为宜,传统敞圈搭建凉棚或搭建遮阳网,可有效地遮挡阳光照射,减轻热应激对猪鸡的危害。北方地区修建封闭式猪鸡舍,屋顶涂白色涂料或覆盖隔热层,天棚内填充锯末等隔热材料,增加猪鸡舍的跨度。(2)通风。也可建成可调节的屋顶通风窗和地面通风窗,将舍门改装成通风门,加强通风换气,...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