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蟾蜍肠胃炎的发生与防治
    2025-06-16
    本病主要危害幼体和成体。1.病因饵料腐败变质,栖息环境恶化。多发生于春夏和夏秋之交。2.症状病蟾蜍初期焦躁不安,东爬西窜,喜欢钻泥、后期常躺在池边,伸腿闭眼,不食不动,反应迟钝,不怕惊扰捕捉后很少挣扎,往往缩头弓背。3.预防抓好饲养和管理,不饲喂霉变饵料,保持饵料台、池水的清洁卫生。4.治疗每天拌食投喂酵毋片2次,每次每千克饵料中拌人半片,连喂3一5人对病蟾蜍池用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阅读详情
  • 蟾蜍车轮虫病的症状及治疗
    2025-06-16
    车轮虫病又叫烂尾病。主要危及蝌蚪。1.病因由车轮虫寄生引起。2.症状肉眼可见尾鳍粘膜发白,严重者尾鳍被腐蚀。患病蝌蚪浮在水面喘息,食欲减退,行动迟缓。3.预防经常换水,定期清洁消毒,放养密度适宜,科学饲喂。4.治疗患病蝌蚪用3%的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对养殖池进行清池消毒。...阅读详情
  • 蟾蜍养殖及加工技术
    2025-06-16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蟾酥是治疗疳病、痈疽、诸疮之要药,是多种名贵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蟾衣是治恶肿等疑难杂症的天然良药,干蟾和胆均可入药。蟾蜍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需求量大,是极有开发价值的保健佳品。江、浙、沪地区不少养蟾专业户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积极开展人工养蟾,对满足医药的需要,人们对蟾肉的需求以及对保护蟾蜍野生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一、生物学特征蟾蜍常栖息在湿润的石头下、洞穴内、草丛中、水沟边,也能长期在陆地不到水中生活,白天潜伏,黄昏开始觅食活动,特别...阅读详情
  • 蟾蜍的养殖与加工技术
    2025-06-16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蟾蜍耳后腺分沁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目前,药市上蟾酥价格且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有三:一是化工污染使野生蟾蜍越来越少;二是野生蟾蜍的自然孵化成活率极低;三是蟾蜍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内外厂家对蟾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人工繁养蟾蜍、采集蟾蜍是致富的好途径。现将人工饲养蟾酥方法介绍如下:一、养殖场的建立蟾蜍为水陆两栖动物,因此养殖场宜建在靠近池塘、水沟,且有杂草、水源的地方。养殖场四周设围墙,...阅读详情
  • 蟾蜍卵的孵化技术
    2025-06-16
    卵的孵化是指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育到出膜成为蝌蚪的过程。孵化量大时,要在专门的孵化池或孵化箱中进行;孵化量小时,可用简易孵化池或水缸、瓷盆可孵出小蝌蚪。1.水温水温25℃一30℃最适宜孵化,卵经2天左右即可孵化。18℃-20℃时约需4天孵化出小蝌蚪,22-25℃约需3天孵化出小蝌蚪。繁殖早期,宜在孵化池上设保温设备,以避免夜晚和寒潮的低温投影响。炎热的夏季,宜对孵化池采取遮阳等措施,以防止水温过高。2.水质孵化用水要求清洁,不能含有毒物质,有机物含量低,pH值在6.5一7.5。水中盐度应在0.2%以内...阅读详情
  • 人工养蟾蜍
    2025-06-16
    蟾蜍即俗称癞蛤膜,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即一是蟾蜍,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当代本草纲目《中华本草》及《中华医药全典》中均有阐述。蟾蜍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件从蟾蜍体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下来获得。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改变及人们滥捕原因,引起蟾蜍资源日益枯竭,因此蟾酥蟾衣售价日见上扬,药市上干燥蟾酥每公斤已达1600―1800元,干蟾衣每公斤升至16000元左右。并且还有逐年上升之势。所以人工养...阅读详情
  • 蟾蜍的人工授精技术
    2025-06-16
    人工催产的雌蟾蜍可让其与雄蟾蜍抱对后产卵受精,也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使成熟的卵子和精子结合,完成受精过程。人工授精一般在药物催产后25一40小时,通过挤压雌蟾蜍腹部能排出卵子时进行。1.制备精液悬浊液①将雄蟾蜍杀死或麻醉,用剪子和镊子剖开其腹部,取出精巢。②将精巢轻轻地在滤纸上滚动除掉粘在上面的血液和其他结缔组织。③在经消毒处理的研钵火培养皿中把精巢剪碎,每对精巢加人10-15毫升生理盐水或10%的林格氏液稀释,静置10分钟,即制成精液恳浊液。2.挤卵授精(1)挤卵方法抓住雌蟾蜍,使其背部对着右手手心...阅读详情
  • 人工养殖蟾蜍的越冬技术
    2024-10-04
    提倡人工养殖蟾蜍意义深远,不仅保护了野生动物,又可生产药材。具有超前意识的一些养殖场已开始进行专门研究人工饲养蟾蜍的技术,并成功突破了其关键技术-越冬的技术,对保护蟾蜍和科学开发利用有益生物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浙江省海宁市袁花科协的科技人员不仅人工繁殖中华大蟾蜍取得了成功,而且解决了严冬时节使蟾蜍安全地渡过3~4个月,越冬后又马上进行脱蟾衣采酥工作,越冬成活率大大超过自然越冬。现介绍他们的越冬方法:1.秋季强化饲养由于蟾蜍属变温动物,每年深秋到初春为冬眠期,如秋季食物缺乏,往往导致开春后蟾蜍因体力不支而死亡...阅读详情
  • 蓝孔雀提高受精率的措施
    2023-12-18
    (1)选择优良、健壮的个体留种。成年蓝孔雀达到性成熟后就可作为种蓝孔雀来配种。(2)公母蓝孔雀配种合群的时间要适宜,公母蓝孔雀若合群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交配,适宜的合群时间是:经产母蓝孔雀群在4月中旬,初产母蓝孔雀群在4月未放入种公蓝孔雀,正式合群配种前可以试放一两只雄蓝孔雀进入雌群,观看雌蓝孔雀是否乐意接受交配,以确定合群时间。(3)公母配偶比例在适当:蓝孔雀的公母配偶比例种蛋的受精率有很大影响,如果公蓝孔雀比例高,争偶斗架严重,反之,公蓝孔雀比例低,发情母蓝孔雀易被漏配。实验证明,公母蓝孔雀配偶以1:...阅读详情
  • 孔雀木类
    2023-12-18
    五加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状孔雀木属(假?木属)(Dizygotheca)植物约有15种,原产于大洋诸岛。植株高可达3米,叶革质,互生,掌状复叶,小叶5-9片,呈线形,叶缘有疏锯齿,叶形似图案,迎风摇曳,颇为优雅。斑叶呈品种叶缘有乳白色斑纹,叶片较宽短,掌状复叶,小叶仅有3~5片。此类植物性耐阴,可庭植美化或盆栽作室内植物,庭园栽培老株成熟的叶片逐渐变大。繁殖:可用播种或扦插法,春、秋季为适期。种子发芽适温约20~25℃,春季播种为佳,秋季播种的幼苗,冬季要妥善保温,使其顺利越冬。扦插的插穗,剪茎顶或中熟枝条...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