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棚室种植户咨询:番茄黄瓜为什么总是从果实的脐部开始腐烂,整枝打杈的伤口也会腐烂,用药防治效果也不是太好,这是由啥病引起的,怎么防治?解答:这是由番茄黄瓜灰霉病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引起的,是温室蔬菜冬季常见的病害。病菌喜低温高湿弱光照。在冬季低温阶段,如遇连续阴、雪天病害发生很重。这种病菌为弱寄生菌,只能从植株的孔口和伤口侵染。番茄黄瓜的果实染病都是从雌蕊柱头孔口侵入的,因此果实开花部分的脐部发病的腐烂。此外叶片水孔也是侵染的孔口,所以叶部发病,从叶尖形成V”字型病斑。除了孔...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粗缩病是由害虫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对玉米生产影响极大。感病玉米的叶片宽厚、颜色浓绿,叶背有清晰的白色突起;节间变粗变短缩在一起;不抽雄或雄穗无花粉,果穗不结粒。用含有内吸杀冲剂成分的种衣剂包衣能够减轻粗缩病的发生,但无法从根本上防治。粗缩病病毒在田间很难清除,而大多数玉米品种都不抗粗缩病,一旦有大量的灰飞虱迁飞,就能造成病害爆发。种子包衣后,在灰飞虱少时,能够在玉米苗期控制灰飞虱的直接危害,杀死部分传毒害虫,切断粗缩病的传毒途径,减少病害发生。但遇到灰飞虱大发生时,幼苗体内的杀虫剂无法杀...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番茄病毒病在植株顶部叶片上的症状易与激素中毒和茶黄螨的为害状相混淆。一旦诊断错误,不但贻误防治,而且会因错误用药造成植株更大的伤害。病毒病在番茄上常有三种表现:花叶型病毒病、蕨叶型病毒病和条斑型病毒病。花叶型病毒病: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蕨叶型病毒病: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冠加长增大,形成巨花。条斑型:上部叶片初呈花叶或黄绿色,随之茎秆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短条纹,后为深褐色下陷油渍状坏死条斑,逐渐蔓延围拢,致使病株萎...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引起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1、品种关系果型的大小与落花之间有很大关系,大果型品种易落花,小果型品种不易落花。2、温度过高引起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花器官缺陷,从而引起落花落果。有关资料显示,番茄在夜温低于15℃或高于22℃,日温高于35℃时会引起大量的落花。在育苗期最适宜的气温是白天22℃~25℃,夜间13℃~15℃;在结果期最适宜的气温是白天22℃~28℃,夜间15℃~18℃。在整个生长发育期白天高于32℃或低于12℃,夜间高于20℃或低于12℃都会造成落花落果。3、秧苗质量的好坏西红柿从...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花、叶柄和果实,尤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明显。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1.1叶片染病:由下部老熟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圆点斑,扩大后病斑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将病叶对光透视时可见病斑周缘具黄色晕圈,发病中后期病斑变为褐色或黑色,如病斑发生在叶脉上,可沿叶脉连续串生多个病斑,叶片因病致畸。1.2茎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大后病斑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稍隆起,呈疮痂状。1.3果实和果柄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稍大后病斑呈褐色...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近日,在沙坡头区柔远镇、滨河镇、镇罗镇、东园镇部分种植番茄的日光温室内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番茄晚疫病害。番茄晚疫病,又称番茄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强,破坏性很大的病害。番茄晚疫病遇到连续的低温阴雨、露水大、早晚多雾天气最易发生,应严加防范,如发现有病株,应及时对病株及其周围植株及时防治。晴天可采用喷雾防治,具体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72%克露、50%倍得利、80%新万生、72%朴力克等。湿度较大的阴雨天或浇水前后可采用烟雾剂或粉尘法,烟雾剂有45%百菌清,傍晚施药后封闭棚室过夜;...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一、 光照原因引起的落花落果:番茄正常生长的适宜光照时数为12-16小时,光照强度4-7万LX(勒克斯)。冬春季的 光照强度和时数明显不足,且一带冬春季阴雨天气过多,为了保温,大棚覆盖物晚揭、早盖,甚至整天不揭,就影响了光合作用和造成花粉营养不良、受粉不好,引起落花落果。预防措施:(1)尽可能增加透光时间;(2)人工补光,可在棚内每隔3米挂一只40 W的灯泡,早晚各补光1-2个小时。二、 温度原因引起的落花落果:温度过低,过高及大幅度骤变也会造成番茄落花落果。番茄花期 如遇到13℃以下或...阅读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