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萝卜黄萎病的防治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该病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该病属于病害侵染导管引起的病变,发病部位遍及全株,有时外观上症状不明显。只有病情严重的才出现萎蔫,经横剖可见四周的维管束变黑。【病原】大丽花轮枝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广泛侵染双子叶植物。生育温度为5~30℃,适温为18~25℃,发病土壤温度为12~30℃。【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如与葱蒜类轮作效果较好,尤其与水稻轮作1年即可奏效。(3)适时定植。10cm深处地温15℃以上开始定植,最好铺光解地膜,避免用过冷井水...阅读详情
  • 山药青霉软腐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块茎。初在块茎截口面或块茎表面产生大小不等的白色絮状菌丝团,后变成浅蓝色霉层,病部软腐,最后干缩,不能食用。【病因】病菌主要随同病株和病残体在土壤、堆肥、菜窖或留种株上越冬,也可在黄条跳甲等虫体内越冬。借助昆虫、灌溉水及风雨冲溅,从植株伤口侵入,在伤口或细胞间吸收营养,分泌果胶酶分解寄主细胞的中胶层,使寄主细胞离散。【防治方法】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加强农业防病措施:定植前土壤需深翻曝晒,前茬以豆类和葱蒜等作物最好;地势要排灌方便防止土壤粘重;适期播种定植,以避免包...阅读详情
  • 甘薯褐斑病的防治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时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展,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多呈角状,也有不规则形。病斑初时黄绿色,后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中间淡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淡灰色稀疏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致使叶片黄枯脱落。致病菌为甘薯褐斑病菌。病菌分生孢子梗由气孔成束生出,淡褐色,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鞭状,无色至微淡黄褐色,有4~6个分隔。【病因】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翌年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传播至甘薯叶片上侵染引起发病。发病后病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阅读详情
  • 甘薯黑根病的防治
    2025-04-17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此病主要为害成熟的块茎,贮藏期也可为害。病薯表面产生淡褐色至黑褐色不规则凹陷斑,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黑色霉层。此病一般只为害表层,病部薯肉味道苦。【病因】黑根病病菌对于甘薯植株的危害。【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育苗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5分钟处理好种薯,对于移栽前的幼苗可用50%乙基托布津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苗10分钟,进一步杀菌。加强管理适时中耕保墒,合理追肥,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护肥效,在红薯分枝...阅读详情
  • 甘薯黑痣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薯块的表层。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发病重的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受害病薯易失水,逐渐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我国甘薯产区均有发生。【病因】病菌主要在病薯块上及薯藤上或土壤中越冬。翌春育苗时,引致幼苗发病,以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薯块。该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发病温限6—32℃,温度较高利其发病。夏秋两季多雨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及盐碱地发病重。【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阅读详情
  • 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及块茎。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再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块茎染病多由皮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病因】病原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经伤口或自然裂口侵入,借雨水飞溅或昆虫传播蔓延。【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2)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3)避免大水漫灌。...阅读详情
  • 马铃薯卷叶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1、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上部叶片卷曲,尤其是小叶的基部。这些叶片趋于直立并且一般是淡黄色。对许多品种而言,它们的颜色可能是紫色、粉红色或红色。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后并没有症状。高感品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2、次生症状(从被感染的块茎长成的植株(普通栽培亚种)是基部叶片卷曲、矮化、垂直生长及上部叶片发白。卷曲的叶片变硬并革质化,有时它们的背面呈紫色。3、安第斯亚种反应不一样:它从边缘开始发生并相间失绿,尤其是上部叶片明显的...阅读详情
  • 葱白色疫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葱白色疫病又称白尖病。育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成株染病叶鞘、叶身出现周边不明显的油渍状暗绿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5~10厘米的大型油浸状青白色大病斑,病斑中央白色至灰白色,病斑扩展至叶端逐渐干枯下垂,就工株而言,该病发病初期多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别于疫病和灰霉病。【病因】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借灌溉水或风雨传播,病斑上新产生及地表的游动孢子借雨滴溅射传播。一般5~6月始发,随雨季到来,病情加重,夏季连阴雨天气多易发病,暴雨过后排水不...阅读详情
  • 葱白腐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叶片从顶尖开始向下变黄枯死,幼株发病通常枯萎成熟的植株数周后衰弱、枯萎。湿度大时,葱头和不定根上长出许多绒毛状白色菌丝体,以后菌丝体减退而露出黑色球形菌核。根或鳞茎在田间即腐烂,呈水浸状。【病因】葱白腐病病原菌称白腐小核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该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土传病害,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存活越冬,遇根分泌物刺激萌发,长出菌丝侵染植株的根或茎。病菌适温为15-20℃,一般在春末夏初多雨季节,病势发展快,低温高湿发病重,高温低湿发病慢。长期连作,排水不主,土壤肥力不...阅读详情
  • 葱叶枯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初呈白色小圆点,扩大后为不规则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的病斑,叶尖干枯,病部能生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花梗感病容易从病部折断,后期病部散生黑色小粒点。为害重时不抽苔。【病因】:葱叶枯病叶枯病是由葡柄孢霉(Stemphyliumbotryosum)真菌侵染引起,是大蒜和葱生长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病害。蒜葱感病后,如不及时防治,产品产量和质量将会受到直接影响。【防治方法】在防治上,前期使用保护性药剂,后期使用治疗型药剂。①保护性药剂:...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