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茼蒿褐斑病的防治
    2025-11-0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此病在茼蒿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至椭圆形,有时不规则,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至褐色,有的病斑颜色由外向内深浅交替,略显宽轮纹状。空气湿度高时病斑正背面均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接成片,致叶片枯死。严重时全株发病,较短时期内病株枯死。【病因】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菊尾孢菌Cercospora chrysanthemi Heald et Wolf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子座或菌丝块随病叶越冬。翌年条件适...阅读详情
  • 茼蒿菌核病的防治
    2025-11-0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发生在茼蒿茎基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初呈水浸状褐色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期形成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致植株倒折或枯死。【病因】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或遗留在土中的菌核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即萌发产出子囊盘,释放出子囊孢子,随风吹到衰弱植株伤口上,萌发后引起初侵染,病部长出的菌丝又扩展到邻近植株或通过病健株直接接触进行再侵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阅读详情
  • 香菜株腐病的防治
    2025-11-0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芫荽株腐病又称死苗或死秧。常见于苗期和采种株。苗期染病主要为害幼苗嫩茎或根茎部,刚出土幼苗即见发病,初茎部或茎基部呈浅褐色水渍状,后发生株腐或猝倒,严重的一片片枯死。采种株染病,引致全株枯死,在枯死病株一侧可见粉红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因】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等随植株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夏或越冬,未腐熟的粪肥也可带菌,病菌可随雨水及灌溉水传播,从根部伤口或根尖直接侵入,侵入后经薄壁细胞到达维管束,在维管束中,病菌产生镰刀菌素等有毒...阅读详情
  • 香菜立枯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刚出土幼苗染病,子叶开始萎蔫,后植株从根际处倒伏或枯死;大苗染病,下部叶片黄化,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主根呈黑褐色腐烂,致植株逐渐干缩枯死、倒伏在土面上。【病因】该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也可在病残体或其他作物、杂草上越冬,成为本病初侵染源。在土壤中的菌丝体可通过农田操作、耕作及灌溉水、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植株生长不良或遇有长期低温阴雨天气易发病,多年连作田块、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发病重。【防治方法】(1)实行2~3年以上轮作,不能轮作的重病地应进行...阅读详情
  • 香菜菌核病的
    2025-02-16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为害症状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茎,从茎基部开始出现水渍状软腐,致幼苗折倒枯死;成株能支撑几天,湿度大时,病部生出繁茂的棉絮状白色菌丝,向四周健株蔓延,致病组织腐烂,后期在菌丝间形成黑色鼠类状坚硬的菌核。该病腐烂时无异味别于欧氏茵软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或遗留在土中的菌核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即萌发产出子囊盘,放散出子囊孢子,随风吹到衰弱植株伤口上,萌发后引起初侵染,病部长出的菌丝又扩展到邻近植株或通过...阅读详情
  • 香菜细菌疫病的防治
    2025-02-15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初在叶片上出现很小斑点,发展严重的,细菌侵入叶脉后扩展到叶柄。【病因】病原细菌在病残组织及土壤中越冬,借灌溉水、肥料、农具等进行传播,病株地上部也可借风、雨接触传染,多从伤口侵入而引起发病,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高温、高湿条件易诱发此病。【防治方法】(1)育苗移栽的,注意汰除病苗,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集中深埋或烧毁。(2)使用充分腐熟有机肥,严禁使用带菌肥料,使用鸡粪时一定要充分发酵,防止烧苗引起发病。(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DTM)...阅读详情
  • 大蒜黄叶干尖的防治
    2025-02-15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大蒜苗期发生黄叶、叶片黄化;成株发生干尖。【病因】一是根部受地蛆为害,二是重茬,三是退母”也是烂母所致。烂母是正常的。烂母表明原种蒜里贮存的养分己用光,花薹和蒜瓣已开始分化。【防治方法】(1)种植大蒜的地要轮作。(2)提倡施用酵菌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为防止退母”黄尖,应在退母”前,即播种后30~40天,开始追肥灌水,不仅对促进花薹和蒜瓣分化有一定作用,还可避免或减轻黄叶和干尖的发生。(4)及时防治地蛆为害。(5)提倡...阅读详情
  • 大蒜黑粉病的防治
    2025-02-15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在叶、叶鞘和鳞茎上出现灰色条纹,条纹内病组织上充满黑色厚垣孢子,受害叶片扭曲下弯,病苗或病株枯死。该菌主要侵染植株基部由叶鞘保护的未成熟的幼嫩组织、幼叶及鳞片等。【病因】病菌以附着在病残体上或散落。在土壤中的厚垣孢子越冬,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种子发芽后20天内,病菌从子叶基部等处的幼嫩组织侵入,经一段时间潜育即显症,以后病部产生的厚垣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播种后气温10~25℃可发病,最适发病温度18~20℃,高于29℃则不发病。播种过深,发芽出土迟,与病菌接触时间长或土壤...阅读详情
  • 大蒜疫病的防治
    2025-02-15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初在叶片中部或叶尖上生苍白色至浅黄色水浸状斑,边缘浅绿色,病斑扩展快,不久半个或整个叶片萎垂,湿度大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色霉,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花茎染病 亦呈水渍状腐烂,致全株枯死。【病因】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地下部分或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湿度条件适宜,该病一旦发生,蔓延很快,短时间内可致全田毁灭。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25~32℃...阅读详情
  • 大蒜灰叶斑病的防治
    2025-02-15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长椭圆形,大小4~7×1~3毫米。初呈淡褐色,后变灰白色,叶两面病斑生微细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干实体,严重的病斑汇合,致叶片局部枯死。【症状】病原以菌丝块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蔓延,日暖夜凉,雾大、器重的天气发病重。【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2)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生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