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菠菜猝倒病的防治
    2025-10-30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该病是早春播种菠菜上的主要病害,俗称烂倒”。主要为害幼苗的嫩茎。子叶展开后即见发病,幼苗茎基部呈浅褐色水渍状,后发生基腐,幼苗尚未凋萎已猝倒,不久全株枯萎死亡。开始苗床上仅见发病中心,低温、湿度大条件下扩展迅速,出现一片片死苗【病因】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厘米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幼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阅读详情
  • 菠菜茎枯病的防治
    2025-10-30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种株,初在茎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梭形或不规则形灰色斑,边缘黑褐色,大小差异较大,病部生出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的病斑环茎一周,致病部以上叶片萎垂,病株根部皮层多腐烂,严重的枯死。【病因】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翌年先侵入幼苗形成黑脚;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逸出分生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开始侵染老叶,收获后侵入根部形成黑腐病,收获时切去顶叶过低或沿叶柄基部割断,造成的伤口是病菌侵入重要...阅读详情
  • 菠菜白锈病的防治
    2025-10-30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背面产生白色疱状小脓疱,大小1~5毫米,对应叶面呈浅黄色至灰白色,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孢子,病斑多的叶片黄枯。该病广西已有记载。【病因】在温暖地区,寄主终年存在,病菌可以孢子囊借气流辗转传播,完成其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自锈菌在0~25℃均可萌发,潜育期7~10天,故此病多在纬度或海拔高的低温地区和低温年份的低温季节发病重。【防治方法】(1)进行隔年轮作。(2)菠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减少菌源。(3)选用无病...阅读详情
  • 菠菜叶点病的防治
    2025-10-30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生淡褐色至暗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3~5毫米,病斑边缘色较深,后期病部生少量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这些小黑点大部分埋藏在寄主组织里,肉眼难于看清。【病因】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天气温暖多雨或田间湿度大或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2)合理密植,适量灌水,雨后及时排水。(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或5...阅读详情
  • 菠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根部的侧根或须根。发病初始,在侧根或须根上产生大小、形状不一的肥肿畸形瘤状根结肿大物。植株生长衰弱、矮小,叶片黄化,晴天中午前后,特别是在干旱条件下,叶片萎蔫,似缺水状,不结实或结实不良。早晚气温较底或浇水充足时,暂时萎蔫的植株又可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萎蔫不能恢复,直到枯死。瘤状剖开,可见内有乳白色细小雌虫。【病因】1连作地发病地又未进行药物防治的田快;2温暖干燥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3夏、秋季阶段性多雨的年份发病重;4最适温湿度:土温为25&mdash...阅读详情
  • 台湾螟、大螟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危害甜玉米的螟虫以大螟、台湾螟为主,幼虫蛀食心叶,影响光合作用,阻碍生长,蛀食茎秆,易风折。防治措施:在大喇叭口期施药。药剂可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亩用1公斤)或98%巴丹可湿性粉剂(亩用50克)或90%敌百虫晶体(亩用150克,用温水溶解稀释)混细沙点心叶撒施。...阅读详情
  • 纹枯病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纹枯病是冬种甜玉米较严重的一种病害。最初在地面的1~2节叶鞘发病,主要为害乳熟期的苞叶、果穗、籽粒。防治措施:改进栽培管理技术。注意清沟排水,施用腐熟有机肥。氮肥施用宜早不宜迟,宜少不宜多,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可选用25%必扑尔乳油3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或40%科达宁悬浮剂500倍喷雾。...阅读详情
  •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苞叶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染病后秃顶,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病因】播种过密、施氮过多、湿度大、连阴雨多易发病。主要发病期在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阅读详情
  • 玉米黑粉病(玉米黑穗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病因】厚垣孢子萌发适温为26~30℃,最高38℃,最低5℃。担孢子萌发适温20~25℃,最高为40℃,侵入适温26.7~35℃。这两种孢子萌发后可不经气孔直接侵入发病。高温高湿利于孢子萌发。寄主组织柔嫩,有机械伤口病...阅读详情
  •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分布在北方糜、黍产区。为害糜子花序,一般抽穗前很难识别,抽穗后才现典型症状。病株抽穗迟,健株大部分进入乳熟期以后,病穗才抽出心叶。病株矮小,一直保持绿色,整个穗子变成一团黑粉。孢子堆从苞叶中抽出后外露,所有分蘖上的小穗均已染病。染病株可以形成多个病瘦,病瘿外包一层由菌丝组织形成的乳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冬孢子或称厚垣孢子,最后残留丝状物。【病因】病菌厚垣孢子粘附在种子上或遗落在土壤中传播。种子萌发时厚垣孢子即萌发,产生先菌丝,先菌丝上产生小孢子,不同性系的小...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