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大棚黄瓜面积的不断扩大,某些大田条件下的次要病害,在保护地条件下则上升为主要病害,菜农往往由于误诊,延误防治而造成经济损失,如黄瓜霜霉病(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病害)田间症状非常相似,生产上难以区分,常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生产上一定要重视对两病”的防治。现将两病的区别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两病的区别二、两病的发病条件 1.黄瓜霜霉病 病菌萌发适宜温度为15~25℃,湿度为83%以上,这个条件也正符合黄瓜生育的条件,所以极容易发病。特别是...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温室温度不够。温室黄瓜嫁接换根不能改变茎叶喜温的特性。按越冬茬的温室黄瓜对温度的要求,其极端*气温不能较长时间低于8℃,*不低于9.5℃。目前达到标准要求的温室不多。严冬时黄瓜生长异常,都与低温冷害有关。株行配置不合理。越冬茬栽培通常是靠发挥个体增产潜力,来实现稳产、高产,需要合理稀植。目前多数采用65—70厘米小行距,亩栽3800—4000株的高密度。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早熟栽培模式,行距小、密度大、光照条件恶化,植株很难发育健壮,降低了植株的抗逆性。正确的株行距配...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当前,在冬季大棚生产中,由于存在着种植单一、复种指数及立体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等原因,影响了冬暖式大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而食用菌冬季生产则需要增温保湿,单纯养殖成本高。为此,我们根据绿色植物与菌类异养生长的规律及特点,总结出了黄瓜与食用菌立体栽培模式,提高了大棚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一、黄瓜与食用菌立体间作模式:冬暖式大棚面积为666平方米,在冬暖式大棚内,以后立柱为界线,把大棚分为:立柱以南为黄瓜与食用菌间作区,立柱以北为菌墙立体栽培区。黄瓜一般于10月上旬播种培育嫁接苗,11月中旬...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棚室黄瓜结果期正常植株的叶片较厚,平展,缺刻深,先端尖。现将叶片发生异态的类型与产生原因介绍如下:1 叶大,薄,呈圆型,缺刻浅,叶柄长,叶柄与茎间央角小于45度,叶片与叶柄间夹角大。产生原因是夜温高,尤其后半夜温度高,水分多,氮素充足,光照弱。2 叶柄与茎间夹角大,叶片与叶柄间夹角小,叶片下垂,叶柄短,叶色暗。产生原因是温度低,缺水。3 叶片大,叶面肿皱,横径大于纵径,叶缘向后卷曲,叶脉粗,色淡。产生原因是温度低,土壤湿度大。4 叶色浅绿,叶薄,叶尖长,叶片伸展不平,略呈勺状;叶柄特长,...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黄瓜果实生理病害的种类很多,有弯曲果、细腰果、大肚子尖嘴果、流产果(化瓜)、僵果、畸形果、苦味果等。在日光温室栽培时,发生较多,危害也比较严重。一旦形成生理病害后黄瓜不仅产量和品质下降,商品性差,而且在生产上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黄瓜果实生理病害形成的原因是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栽培技术不到位,管理粗放,尤其是在花芽分化期受到某种措施的影响,果实膨大后就形成了病果;其二是黄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各种生理障害(包括温度、水分、光照、气体、肥料障害)、激素中毒而形成病果。此外还由于连作栽培、逆境...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山东农技部门一些专家*近提出了一套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新办法。1、进行3~5年的轮作。种子消毒灭菌。2、床土消毒,选用未种过瓜的园田土育苗。3、大棚栽培土壤高温灭菌。定植前清除残体,每亩施入生石灰100~150公斤,碎稻草500~600公斤,耕翻灌水,盖地膜闷15~20天,揭膜后整地播种。4、选用黑籽南瓜嫁接黄瓜。采用此方法,增产40%以上,是解决枯萎病的根本方法。5、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六号、津春三号、津杂一号、二号等。6、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每株250克,7...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玉米间作黄瓜,是在玉米产量不减的基础上,增种一季夏秋黄瓜,以满足蔬菜淡季市场供应,实现高产高效益。一、种植规格麦收前(5月30日左右),在小麦行间套种玉米,玉米小行距50~60厘米,大行距140厘米,株距20~25厘米,亩栽3000株左右。麦收后于6月20日左右大玉米在行内起2行小垄,种2行黄瓜,黄瓜行距40~45厘米,株距25~27厘米,亩栽2500株左右。二、品种选择玉米要选用穗大粒多、单株丰产潜力大的良种--丹玉13号。对黄瓜,要根据夏秋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耐热、耐涝的夏...阅读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