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日益增大,病害也日趋增多,严重制约了河蟹养殖的效益及发展。为了有效控制蟹病的发生,应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减少或避免疾病的蔓延,保证河蟹养殖的高产、稳产。一、改善养殖环境1.理化方法(1)清除池塘过多淤泥,排干池水后对池底翻耕,曝日西。(2)蟹苗放养前1个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全面消毒,彻底杀灭土壤中的病原体。(3)定期加注新水或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位应控制“前期浅,中期深,后期稳”。(4)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体的pH值及水中钙离子浓度。(5)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防止有毒物...阅读详情
-
一般半精养条件下,由于人工控制条件差,设施简单,因此放养虾苗密度一般每亩放6000~10000尾,精养池塘放苗密度为3万~4万尾/亩。按照目前罗氏沼虾高密度精养,采取轮捕的方法,放养密度高达5万~6万尾/亩,亩产量已达到500公斤以上,亩纯利润高达4468元。当然,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利润相对罗氏沼虾高得多。...阅读详情
-
位于江苏省灌云县县城西部3km处的叮当河是县城城区近20万居民的饮用水源,全长30km,水深3m~5m,更是县内重点水质保护河道。从2004年起,由县水产技术指导站牵头,在叮当河河道进行“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和饮用水源的保护“课题试验,经过2年的实践,效果非常理想,养殖面积和规模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既保证了水质清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现将主要技术归纳如下。一、保护水源与放养河蟹的生物(态)学依据城市饮用水源中适量放养河蟹符合环境友好、资源互补、动态平衡的总...阅读详情
-
防止河蟹发生颤抖病,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营造良好生态环境(1)首先必须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并进行消毒。淤泥中不仅有大量病原,而且含有大量有机物,有机物分解时会大量消耗水中溶氧,当池底缺氧时,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会产生大量硫化氢、亚硝酸盐及分子氨等有毒物质。河蟹长期生活在含有有毒物质的环境中,即使不引起中毒死亡,也会严重影响河蟹的摄食、生长及引起抵抗力下降。(2)必须种好水草。水草不仅可供河蟹食用,为河蟹提供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且是河蟹蜕壳的隐蔽场所;水草还能吸收...阅读详情
-
前天上午,位于港口镇的卓标养殖场虾跃人欢:我市现代农业机械化试点示范基地正常应用后收获的第一批成品虾,在完全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对虾产量高且质量特好。专家从测试数字惊喜预测:单造亩产量有望达1000到1250公斤,比常规养殖超一倍!“养殖多年了,从没见过一网下去收这么多这么靓的虾。”卓标养殖场负责人张卓标喜上眉梢,“太不可思议了。政府这个试验一定会成功的。”中山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迅猛,但由于池塘老化,虾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农业局与市科技局决定选择卓标养殖场合作搞一现代农业机械化试点示范基地,为中山...阅读详情
-
一、缩小温差。投放蟹苗时,池水与蟹苗原来生活环境的温差一般不能超过3℃,若温差大于5℃时,河蟹很容易因“感冒”造成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现在农户运送蟹苗一般都用汽车,由于汽车车厢内的温度比池塘水温高,如果直接把汽车运送的蟹苗投放到池塘中,则很容易导致蟹苗因温差过大而生病死亡。解决方法是:于蟹苗离车2小时后,从池塘中舀些水浇到蟹苗身上,或把蟹苗箱轻放入水中再提起,如此重复3~4次,使蟹苗吸足水分,适应新环境。投放时,还应注意不要将蟹苗直接倒在池塘深处。最好应选择天气晴朗、水温较高时将蟹苗投在向阳浅滩处或有杂草处...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