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温的变化,与鱼的生长密切相关。冬季降临,水温下降,鱼也就随之进入越冬状态。从十月中旬水温降至10℃左右,鱼类基本停食开始,至来年四月初解冻,鱼类开食的这一段时间,称之为越冬期。鱼类越冬期间,每年都有渔池发生死鱼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为了提高鱼类的越冬成活率,笔者研究了有关鱼类越冬水域的理化、生物状况的特点和鱼类在越冬期间的生理变化,以及并塘越冬的注意事项和越冬期的管理方法等。本文将介绍鱼类越冬的环境条件和技术特点。一、越冬池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水深应保证越冬池不冻水层...阅读详情
-
三、草鱼“三病“并发症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是草鱼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对草鱼危害最大,并且常常一起并发,故将它们统称为草鱼“三病“并发症。烂鳃病症状病鱼离群独游,头部乌黑;鳃充血发炎、腐烂带有污泥;鳃盖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形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端缺损。肠炎病症状病鱼离群独自无力游动,头部乌黑,有典型的“乌头瘟“表现,蛀鳍。其典型症状还有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和脓血流出。赤皮病症状病鱼无力,离群独游,明显症状为腹部两侧发炎,鳞片松动脱落;鳍基充血...阅读详情
-
水蜈蚣、蚌壳虫(又称蚌虾)是严重危害鱼苗的水生害虫。在培育鱼苗过程中,若按照下列方法,可有效防治水蜈蚣、蚌虾对鱼苗的危害。一、水蜈蚣危害及防治1.危害及症状水蜈蚣又名水夹子。水蜈蚣是龙虱的幼虫,在池塘中常见的有龙虱、缟龙虱的幼体,对鱼苗危害较大。水蜈蚣的体形为圆柱状,具有一对钳状大颚,很像蜈蚣的毒螯,因而得名。幼虫呈现灰白色,以后蜕皮长大,长约3厘米,常用尾部露出水面呼吸。水蜈蚣是一种非常凶猛贪食的水生害虫,经常用大颚将鱼苗夹死而吸食其体液。但水蜈蚣对3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危害不大。2.诊断及防治在水蜈蚣危...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