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采取辅助取暖措施,可以选用煤、木炭、木材等材料,以及增大圈养密度、增加垫草等辅助措施。可以用柴油、汽油桶改造成临时取暖炉,以煤、木材或其它柴草作燃料取暖,以尽量维持猪舍温度,特别是15kg以前的仔猪保温。不同年龄猪最适温度范围如下:哺乳母猪(10―21.1℃)、初生仔猪(32―37.7℃)、3周龄仔猪(23.8―29.4℃)、保育前期仔猪(23.8―29.4℃)、保育后期仔猪(21.1―26.6℃)、生长猪(5.5―21.1℃),生长肥育猪、怀孕母猪、种公猪(10.0―21.1℃)。提高猪营养水平,保持一...阅读详情
-
疾病控制的目标必须明确,目标是“控制”疾病,还不是根除疾病。总的来说,控制措施通常是以合理的方式减少猪只数量切断传染途径,对设备进行正确的消毒。通过中断产仔来实现部分消除,它产生一个可以在系统中游动的“泡沫”,场内的病毒只有在小群中才可能实现完全根除。疾病的传播是通过猪只间的直接接触,鼻腔分泌物、唾液、粪便、尿;长期饲养的圈舍携带疾病;在妊娠期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出生小猪携带疾病;病原携带猪只在场内的流动或由外部引入,如机械传播(车辆、设备、鞋子、衣服)、带菌者(昆虫、大鼠、小鼠、鸟)、空气传播、野生动物、...阅读详情
-
豫西秦岭山下的河南省灵宝市贵妃园汇丰生物资源部猪苓课题组的甄石老师在猪苓种植实践中发现雷电闪击种植区后,猪苓个大质优并能提前百天膨大速成,课题组进行人工模拟电磁实验连续两年获得高产。现将具体实施技术介绍如下:1.猪苓种植时间和品种选择。运用物理电磁膨大技术种植猪苓,四季均可流水作业。种源选择无病虫害的优质种源,坚决不用退化的次代劣种。2.猪苓种植范围。采用人工改善地磁新技术,可适应山区平原城镇的空闲土地,运用人工改善地磁场新技术,高山平原都能具备实现高产的条件。只要磁场合适,猪苓在封闭的沙土蜜环菌和适宜的...阅读详情
-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毒病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感染。由于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猪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猪瘟仍是目前危害较大的疫病,在不断总结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应该继续做好防疫工作,减少猪瘟造成的损失。诊断要点发病特点在自然情况下,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以发病;本病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生。不按期进行预防注射的地区...阅读详情
-
中国猪业的疾病损失是巨大的,每年约有几千万头死于疾病,其中以肺部病损为原发病的疾病和以肺部病损为主流病损的全身性疾病占了极大的比例。这样两大类疾病的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常常相互并发或继发。与其它器官相比较,肺部的病理变化是最为复杂的,不仅有其它脏器。也可发生的炎症及其后续的病变(变性、坏死、肉芽浸润、机化等等),还可发生肺脏特有的病变,如气肿、肺不张、实变等;由于传播途径比其它脏器多,除血行传播、淋巴传播外,还有气道(支气管树)传播,因此,病变范围、病变早晚、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常呈现于同一肺脏,加上并发、...阅读详情
-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20日龄至4月龄的猪、特别是断奶前后的仔猪最易感染;主要特征是大肠发生坏死性炎症。近年来,本病在大、中型猪场较少发生,但在小型猪场和农村养猪户中由于饲养管理欠佳,未免疫或免疫失败而屡见不鲜。对于本病,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进行防治,所以很多地方产生了耐药性。在有关文献的启示下,我们进行患仔猪副伤寒而自然康复猪的血清(以下简称康复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的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采集血清用猪的选择没有注射过仔猪副伤寒疫苗,自然感染,经...阅读详情
-
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使用好维生素是较为令人头疼的事。一般营养性添加剂是根据饲养标准来确定的。饲养标准所列的维生素需要量应是最低需要量,是养殖动物处于中立温度区,健康良好条件下从饲料中获得的量。但在生产中,出于环境条件、饲料加工工艺、饲料储存时间、饲料组成、生产水平及饲养对象健康情况变化较大,所以根据生产经验,其饲料中的添加量要比饲养标准中建议的需要量高。日粮中维生素的推荐量一般均大于饲养标准中的需要量。生产维生素产品的公司所提出的推荐量均大于科学工作者或品种公司的推荐量,一般应科学工作者或品种公司的推荐量。...阅读详情